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胶蜜鸟属 > 褐背胶蜜鸟
褐背胶蜜鸟

褐背胶蜜鸟

英文名:Brown-backed Honeyeater

学名:Ramsayornis modestus

【地理分布】
褐背胶蜜鸟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海岸线、卫星岛屿、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东北部以及昆士兰州东北部,包括一些离岸岛屿。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它们的分布较为零散;而在新几内亚,则较为普遍。这些地区包括沿海地带的多种生境,这类小鸟常见于临时湿地周围的河流边纸皮树丛、城市花园、公园,以及新几内亚的红树林、草原桉树林或河流旁的纸皮树丛。

【外形特征】
这种鸟体型较小,长度约为12至13厘米,雄鸟体重约11至14克,而雌鸟则稍轻,约8.5克。褐背胶蜜鸟上身呈褐色,下体白色,头部有黑色斑点,眼周清晰可见一条白线。下颚至耳羽处有白色斑块,胸部带有淡褐色的斑纹,下腹部至两翼下方则呈灰暗色。喙和腿均为脏粉色,眼睛虹膜为深红色。

【鸣叫特征】
鸣叫声由一系列短暂的“chit”音符构成,夹杂着柔和的颤音,还有“mick-mick-mick”或干涩的“chip”声,特别是在飞行时。它们还会发出尖锐单调的叫声、柔和的“shee-shee-shee”声,以及低沉的叽叽声。

【生活习性】
褐背胶蜜鸟主要以花蜜和昆虫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会形成多达18只的小群。它们偏好栖息在澳大利亚的河流边纸皮树丛或树林中,尤其是在新几内亚的红树林、草原桉树林或河流旁的纸皮树丛中。

【繁殖习性】
褐背胶蜜鸟在澳大利亚的繁殖期为除六月外的各个月份,主要集中在九月至十月产卵。在新几内亚,则全年均可繁殖,不过集中在八月至十一月。巢通常悬挂在树梢,由纸皮树皮条制成,离地面高度从0.6到16米不等,因此也变化较大。每窝产出1至3枚卵,通常产卵数为2枚,孵化期为14至16天,雏鸟喂养期约为12至15天。

【外型辨识】
褐背胶蜜鸟的特征在于它们具有独特的褐色背部和白色的下体,特别是眼周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线条。幼鸟与成鸟的外观相似,胸部有更明显的褐色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该物种被认为是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