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霸鹟
英文名:Flammulated Flycatcher
学名:Ramphotrigon flammulatum
【简介】
火红霸鹟(学名:Ramphotrigon flammulatum)属于雀形目霸鹟科扁嘴雀属的鸟类。过去曾被归类至Deltarhynchus属,但在经过遗传分析后,移至Ramphotrigon属。该物种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干燥森林、干旱灌木丛和灌木林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
火红霸鹟体长约15至17厘米,上体呈灰橄榄色,尾羽为深灰褐色,边缘则显肉桂色。翅膀暗褐色,内翼覆羽宽端肉桂色。喉部和下颏灰白色,胸部淡灰且有模糊的暗色条纹,腹部呈浅黄色。幼鸟的尾羽边缘也呈现肉桂色。喙和腿脚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火红霸鹟栖息于干燥落叶林、干旱和半干旱灌木丛及灌木林,海拔约为1000至1400米。它以昆虫为食,通常从暴露的枝干上捕食猎物,不迁徙。
【鸣叫特征】
火红霸鹟的鸣叫声具有哀怨的情调,开始为哨声,随后是快速而短暂的滚动声。它也可能发出含糊的“chew”叫声,通常递降3至5次发音。两性发音相同,用于定位、个体识别、发出警告和领地划定。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开始于六月,火红霸鹟会在接近地面的树洞里筑巢。巢结构由细小的植物纤维、干叶和树皮碎片构成,实际产下三枚乳白色带棕灰色斑点的蛋。
【外型辨识】
火红霸鹟在兴奋时,其头顶羽毛会竖立,像要形成冠状的形状,但它不像Myiarchus属鸟类那样点头。此外,火红霸鹟的野外分布也包括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保护状况】
火红霸鹟当前的保护状况被IUCN评定为无危(Least Concern),即目前生存面临的风险不严重。
【地理分布】
火红霸鹟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的太平洋低地,从锡那罗亚到西部的恰帕斯州。尚未在危地马拉发现,且据推测可能延伸至该区域的分布尚未得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