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秧鸡
英文名:Brown-cheeked Rail
学名:Rallus indicus
【简介】
普通秧鸡(学名:Rallus indicus),又称水鸡、紫面秧鸡,并在西方被称为“棕颊秧鸡”。它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的一种中型涉禽。该鸟全长约29厘米,体重大约在75-190克之间。与西方秧鸡不同,普通秧鸡头部有棕色眼纹,眉纹更白。
【外形特征】
普通秧鸡的体长在23至29厘米之间。成鸟额部、头顶至后颈处是黑色,带有褐色羽缘;脸侧为石板灰,贯眼处有黑褐色条纹,且眉纹淡灰;上体羽毛为橄榄褐色,有黑色纵纹;下体则呈现乳白色,胸、前颈则带有石板灰色,胁部和尾下覆羽呈黑色,带有白色横斑。雌鸟的色彩相比之下较为暗淡,其下体为石板灰色。幼鸟则上体较暗,头和下体为皮黄色或白色,上有羽纹。幼鸟两胁皮黄,有暗褐色横纹。
【生活习性】
普通秧鸡栖息于湿地、沼泽、开阔平原至低山丘陵的水域附近水草丛中,也常出现在稻田中。白天它们更为隐匿,而夜间则更活跃,常单独行动,或成小群于灌丛中活动。它们善于奔跑、游泳和潜水,飞行时脚会悬垂于体下。它们采食包括蠕虫、昆虫、软体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农作物等。
【繁殖习性】
繁殖时通常每窝产6至10枚卵,孵化期约19至20天。
【外型辨识】
虹膜多为红褐色,嘴橘红色,非繁殖期可能偏灰色,脚多肉褐色。
【保护状况】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普通秧鸡列为无危(LC),在许多地区种群数量尚未明确研究。原先的Rallus aquaticus由于分类学的修正,在2014年后被分为西方秧鸡和普通秧鸡两个物种。该鸟种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但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普通秧鸡繁殖于中国北方及乌苏里江、蒙古、朝鲜及日本等地,冬季则会南迁到中国东南各省、台湾、东南亚及婆罗洲北部。其分布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主,飞行行为上主要呈现迁徙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