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斑秧鸡
英文名:Slaty-legged Crake
学名:Rallina eurizonoides
【简介】
白喉斑秧鸡(学名Rallina eurizonoides),为鹤形目秧鸡科斑秧鸡属的小型涉禽。分布广泛,栖息于亚洲南部至东南亚的湿地和稻田中。
【外形特征】
白喉斑秧鸡长约25厘米,身体扁平,便于穿越茂密植被。其长趾和短尾有助于捕食。背部呈棕色,头部和胸部为橙色,腹部、胸部和尾下有明显的黑白条纹。喉部为白色,喙为黄色,脚为绿色。两性相似,但幼鸟胸部和腹部为深棕色,喉部白色。
【生活习性】
该鸟类栖息于湿地、稻田、沼泽等潮湿区域,多在黎明、黄昏或夜间活动。它们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植物嫩叶和种子等为食,性格害羞,受惊扰时会迅速躲入草丛。
【鸣叫特征】
白喉斑秧鸡夜间发出特性“kek-kek”或“ow-ow”声,也发“kok”声以沟通。
【繁殖习性】
繁殖时有领域性,巢位于灌木或矮树的干燥位置,产卵4-8枚,孵化期约为20天。
【外型辨识】
白喉斑秧鸡与红腿斑秧鸡相比,脚为灰色而非红色;其翼覆羽上无白色横斑,且分布范围较广。相比其他同域分布的斑秧鸡,如斑胁田鸡,脚为灰色,易形成辨识。
【保护状况】
白喉斑秧鸡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该物种列入IUCN无危(LC)范畴,亦被列为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内。
【地理分布】
白喉斑秧鸡分布广泛,从东南亚的广大区域到琉球群岛均有出现。在中国主要见于广西、海南、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