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小锥尾鹦鹉属 > 绿颊锥尾鹦哥
绿颊锥尾鹦哥

绿颊锥尾鹦哥

英文名:Green-cheeked Parakeet

学名:Pyrrhura molinae

【简介】
绿颊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molinae),又称绿颊鹦哥或绿颊小太阳,属于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它们常见于南美洲的低地森林和次生林地带,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和巴拉圭。

【外形特征】
绿颊锥尾鹦鹉的体长约为26厘米,体重60至80克。其头部为棕色或黑色,眼部周围有一圈白色裸露皮肤,脸颊呈现鲜亮的绿色。翅膀边缘有蓝色初级飞羽,腹部为红褐色,胸部则有羽毛偏棕色和黄色的短横纹,尾巴红褐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腹部可能无红色斑块。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比如个别亚种尾部基部绿色或脸颊带有蓝色调等。

【生活习性】
绿颊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低地森林、次生林和画廊林,偏好在湿润亚热带地区和潘塔纳尔低地活动,海拔可达2000米以上。它们以水果、种子、花、少量的花蜜和叶为食。

【鸣叫特征】
该鹦鹉在飞行时发出高频连续的“krree krree krree”尖叫声,以及较为柔和的单音“kuree”声。在停歇时,它们会发出较为悦耳的双音节叫声,如“rrekeet”或“keew”,组成较大噪音的喧嚣声,群体的飞行叫声相当频繁且嘈杂。

【繁殖习性】
绿颊锥尾鹦鹉在自然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环境中都有繁殖记录。人工条件下,每窝卵约4至6枚,孵化期为22至25天,双亲均参与孵化。雏鸟出壳后约5至6周独立。

【外型辨识】
绿颊锥尾鹦鹉共有六个亚种,其中一种的变异体——黄色变体和绿色变体,被统称为绿边小太阳鹦鹉并被误认为一个独立物种(Pyrrhura hypoxantha)。这种鹦鹉与栗腹长尾小鹦鹉(Pyrrhura frontalis)外观相似,推断为同一物种。然而,目前倾向于区分为不同物种。

【保护状况】
绿颊锥尾鹦鹉在IUCN的保护地位被定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绿颊锥尾鹦鹉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中西部和南部为主,北至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西北部,西至巴拉圭西部。它们在树冠组成群体,常在食物丰富的季节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