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尾鹦哥
英文名:Maroon-tailed Parakeet
学名:Pyrrhura melanura
【简介】
栗尾鹦哥(学名:Pyrrhura melanura),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生活在南美洲西部亚马逊雨林的特定地区。成鸟头部主要是绿色,冠部及颈背呈暗棕色。翼部主要覆羽为绿色,主要飞行羽覆羽呈红色。尾羽上表面深红,基部绿色,下表面灰褐色。喙灰色,虹膜深棕色,眼周皮肤为白色,腿脚黑灰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知名的飞行羽覆羽部分不呈红色。
【外形特征】
栗尾鹦哥体长23至25厘米,重约83克。主体为绿体,鸟嘴上段带有红色条斑,头顶至颈部为棕色;喉、颈部边缘暗带浅黄色;翼部飞行羽覆羽呈红色,各片羽毛的尖端带浅黄色;尾羽尖端则红中绿底,边缘灰黑。
【生活习性】
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以悬吊玩耍或觅食,非常醒目。飞行时叫声响亮,尖锐,时常集体鸣叫。
【鸣叫特征】
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以悬吊玩耍或觅食,非常醒目。飞行时叫声响亮,尖锐,时常集体鸣叫。
【繁殖习性】
主要在雨林与安第斯山森林栖息,在150至1400米范围内活动。以果子、种子、坚果和花朵为主要食物。繁殖季节一般是春季,根据不同亚种可能在4月到6月之间,每次产4枚卵,孵化期为25天左右,小鸟在7到8周后可以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栗尾鹦哥(学名:Pyrrhura melanura),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生活在南美洲西部亚马逊雨林的特定地区。成鸟头部主要是绿色,冠部及颈背呈暗棕色。翼部主要覆羽为绿色,主要飞行羽覆羽呈红色。尾羽上表面深红,基部绿色,下表面灰褐色。喙灰色,虹膜深棕色,眼周皮肤为白色,腿脚黑灰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知名的飞行羽覆羽部分不呈红色。
【物种区别】
当前已知的栗尾鹦哥亚种主要有五个,包括秘鲁亚种(Pyrrhura melanura berlepschi)、查普曼亚种(Pyrrhura melanura chapmani)、指名亚种(Pyrrhura melanura melanura)、太平洋亚种(Pyrrhura melanura pacifica)和马卡雷纳山亚种(Pyrrhura melanura souancei)。
【保护状况】
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归类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西部,尤其是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其活动范围限于多样化的森林生态区,从低地雨林到山脉的次生林都有。
【种群数量】
栗尾鹦哥种群数量基本稳定,但面对栖息地的减少和捕捉的侵扰,仍需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