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腹鹦哥
英文名:Pearly Parakeet
学名:Pyrrhura lepida
【简介】
绯红腹鹦哥(学名:Pyrrhura lepida),又称珍珠鹦鹉,是鹦鹉科中的一个物种,属于小锥尾鹦鹉属。该鹦鹉因拥有一条长尾、头部带有深色冠羽、蓝绿色的脸颊以及珠状鳞片腹部而格外醒目。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北部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湿润森林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24至25厘米,体重约70至80克。头部暗棕色,耳朵部位为淡褐,身上的脸颊部分为蓝绿色,眼周皮肤为白色。背部及上体为绿色,胸部侧边带有蓝色晕染,腹部呈现绿色,两侧带有淡淡的蓝色。翅膀主色为绿色,其中主飞行羽为黑蓝色,翼下覆羽呈现红色。尾上羽毛为红棕色,尾下部分呈深棕色。喙部棕黑,脚为石磨黑。幼鸟与成鸟区别不大,头、胸、翼部等特征可能稍有不同。
【鸣叫特征】
所发出的声音紧绷有摩擦感,常表现为"krree krree krree"或"krekk krek krekk"。飞行过程中会频频同时发声,制造出嘈杂响亮的叫声,而当它们驻足停歇时,很可能会保持长时间的静默。
【生活习性】
绯红腹鹦哥主要生活在湿润的森林内或边缘区域,有时会出现在次生林或者靠近森林的人工林地。它们的饮食习惯包括水果和浆果等多种植物源。详细饮食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关它们的迁徙习性还未完全确定。
【繁殖习性】
关于绯红腹鹦哥的具体繁殖习性,目前尚未有深度的研究和明确的数据。
【外型辨识】
此鹦鹉能够与其他近缘种区分开的显著标志包括其带有鳞片状特征的腹部红棕色和独特的羽毛颜色搭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绯红腹鹦哥目前的保护状态为VU(易危),CITES附录II保护。据全球估计,成熟个体大约有6700只。由于人类对亚马逊盆地的森林广泛进行清理,开发牧场和大豆种植等活动导致其栖息地丧失,这一物种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环保人士的担忧。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巴西的帕拉州东北部、马拉尼昂州西北部以及马托格罗索州北部的新发现群体。此外,特别受到关注的是它们在多个保育区内的分布,如塞拉多斯卡拉萨斯保育区,尽管部分这些区域面临非法砍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