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小锥尾鹦鹉属 > 栗腹鹦哥
栗腹鹦哥

栗腹鹦哥

英文名:Grey-breasted Parakeet

学名:Pyrrhura griseipectus

【简介】
栗腹鹦哥,学名为Pyrrhura griseipectus,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分布于巴西东北部。

【外形特征】
成年栗腹鹦哥的体长约为20至23厘米,两性相似。其头部前部分为棕色,面颊为酒红色,耳羽为白色。背部披覆绿色完成,臀部呈现红棕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则呈灰色并带有鳞片状纹理,腹部中央为红色,其余下体则为绿色。翅膀主要为绿色,肩膀处为红色,翅膀下的飞羽则带有蓝色。尾部呈红棕色。

【鸣叫特征】
该鸟种发出尖锐明快的叫声,声音近似于't'kreet-kreet-wik-kreet-krit'。

【生活习性】
栗腹鹦哥栖息于巴西东北部高海拔(超过500米)的湿润森林中,常见于花岗岩或砂岩地区的半常绿林和干燥cacatingas低地的森林地带。它们主要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食,其中常见的是Myrcia植物的果实。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包括二月和三月。它们会将巢筑于树洞或岩石洞穴内,甚至使用人工提供的巢箱。每窝产卵最多可达七枚,孵出的小鸟身上覆盖有白色的绒毛,二次绒毛则是灰色的。具体来说,孵化期、离巢时间和亲鸟抚育细节目前仍不明确。

【外型辨识】
他们与白耳鹦哥和普氏鹦哥的主要区别在于栗腹鹦哥具有棕色的冠部、白色的耳羽以及灰色的胸部。而与委内瑞拉的蓝额鹦哥(P. caeruleiceps)和巴拿马的埃森曼鹦哥(P. eisenmanni)相比,该物种的冠部全棕色、脸颊酒红色,且肩膀呈红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栗腹鹦哥目前被列为EN(濒危)物种。

【地理分布】
该鸟种仅分布在巴西东北部的三个地点——Serra do Baturité、Quixadá和Ibaretama,而且在过去,曾出现于更广阔的地理范围,但目前仅这三个地点确认有栗腹鹦哥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