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小锥尾鹦鹉属 > 蓝喉鹦哥
蓝喉鹦哥

蓝喉鹦哥

英文名:Ochre-marked Parakeet

学名:Pyrrhura cruentata

【简介】
蓝喉锥尾鹦鹉(Pyrrhura cruentata),又称赭斑鹦哥、蓝喉鹦哥或红斑长尾鹦鹉,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在全球范围内被列为易危物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定,它们存在于巴西东南部低地湿润森林。

【外形特征】
蓝喉锥尾鹦鹉体长约30厘米,重90克。这种鹦鹉的颜色以绿色为主,头部和颈背部为暗棕色且每个羽毛边缘带有黄色;前额、眼睛周围及耳羽呈现红棕色;脸部两旁和颈部区域为桔黄色色斑。胸部上方显现蓝色,下腹部与背部后方则染以暗红色。翅膀弯曲处和内侧主飞行羽分别为红色与橄榄绿色;尾巴上方为橄榄绿,底下为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黄色斑点。鸟喙灰色,虹膜黄色,幼鸟颜色较暗淡且羽毛滚边淡色斑点较少,翅膀弯曲处红色较少。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地潮湿森林环境中,颇善于在茂密树林间活动,但当树木高处无遮蔽时,它们会保持静止且不易被发现。蓝喉锥尾鹦鹉经常在黄昏时分发出极为刺耳的叫声,使其容易被察觉。它们集群觅食,除果实、种子、花朵、浆果外,还偶尔前往农作区觅食谷物和水果。

【鸣叫特征】
蓝喉锥尾鹦鹉在黄昏时分会发出极为刺耳的叫声,这使它们较易被察觉。

【繁殖习性】
蓝喉锥尾鹦鹉的繁殖季节为每年9月至12月。这些鹦鹉通常选择树木的洞口作为栖息地进行繁殖,并且将巢穴建至大约10米高的位置。雌鸟每次会产下2至4颗卵,大小约为27.5-27.8毫米宽,19.4-20.3毫米长。卵的孵化时长为22至25天,雏鸟存活到独立包括了45天的育儿期。

【外型辨识】
体长约30厘米,重90克。颜色以绿色为主,头部和颈背部为暗棕色且每个羽毛边缘带有黄色;前额、眼睛周围及耳羽呈现红棕色;脸部两旁和颈部区域为桔黄色色斑。胸部上方显现蓝色,下腹部与背部后方则染以暗红色。翅膀弯曲处和内侧主飞行羽分别为红色与橄榄绿色;尾巴上方为橄榄绿,底下为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黄色斑点。

【保护状况】
受《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I和II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物种名录的影响,蓝喉锥尾鹦鹉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它们的生存地遭到大量砍伐并在种植园开发中遭受破坏,新生栖息地的减少是它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地理分布】
蓝喉锥尾鹦鹉广泛分布于巴西东南沿海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的湿润森林中活动。它们偏好树荫浓密的高大树木,而忽视最高枝尖树叶。从巴伊亚到里约热内卢的森林边缘区,常见它们活动于提供庇荫的大树下。此外,它们在某些地区也是可可种植园的重要访客,但在那些区域活动时,它们高度依赖树冠提供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