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刺莺
英文名:Speckled Warbler
学名:Pyrrholaemus sagittatus
【简介】
斑刺莺(Pyrrholaemus sagittatus),又称Speckled Warbler,是雀形目细嘴莺科红喉刺莺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的干燥桉树林和灌木丛地带。
【外形特征】
斑刺莺体长约为11.5至12.5厘米,体重约13.5克。雄鸟头部有一条延伸至颈后的黑色眉线,雌鸟则眉线边缘呈锈红色。成鸟的上体呈灰褐色,下体为黄色至白色,并密布黑色条纹。尾羽深棕色,带有黑色次端带和白色尖端。它的眼虹膜为红棕色至淡黄色或奶油色,喙灰黑至灰棕色,腿色从暗灰色到粉棕色不等。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头顶的斑点更为模糊。
【鸣叫特征】
斑刺莺的鸣声甜美而富有音乐感,持续4至8秒,并伴有轻微、干涩、粗糙的撕裂声,为两性共同发出,但雄鸟的歌声更响亮、持久且频繁。此外,该鸟还会模仿其他物种的声音,甚至在捕捉和标记时也会唱歌和模仿。其叫声包括刺耳的喋喋不休、单个哀怨的哨声和尖锐的单音警报声;在飞行时发出短暂的“pip”声。
【生活习性】
斑刺莺栖息于干燥的桉树森林和灌木丛地带,偏好岩石山脊和沟壑。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抓取种子和植物材料。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数量最多可达六只,并会参与混种群落,尤其是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在地面觅食,也会在灌木、幼树和草丛中寻找食物,甚至追捕飞行中的昆虫。
【繁殖习性】
斑刺莺的繁殖期一般在9月至11月,每季可产多至三窝。它们可能采用简单的配偶关系或三元关系进行繁殖,后者由一只雌鸟和两只雄鸟组成,其中次级雄鸟通常不参与抚养后代。巢为穹顶状,侧入口,通常隐藏于草丛、灌木、倒木、岩石或树叶下。巢的外部尺寸约为直径10.2至11.4厘米,深度为7.6至8.3厘米,具有2.5厘米的入口直径。每窝平均产卵数为2到4枚,通常为3枚,卵通常从浅至深的赤褐色。孵化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期持续17至20天,巢期则为15至19天。雏鸟由雌鸟和主雄鸟共同喂养。巢穴也可能会被扇尾杜鹃和黑耳杜鹃寄生。
【外型辨识】
斑刺莺通过其独特的条纹外观和地面活动习性可以与其他细嘴莺科鸟类相区别。雄鸟和雌鸟的条纹差异,尤其是冠部的条纹颜色,是辨别两性的关键。幼鸟头部顶部的斑点较成鸟更为模糊。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斑刺莺目前为低危(LC)保护级别。
【地理分布】
斑刺莺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从昆士兰东南部到维多利亚州西南部,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斜坡和高原上。该地点还包括向半干旱平原和内陆泛滥区的延伸区域。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该物种未受威胁,但在其分布区内数量正在下降。这可能由栖息地清理、过度放牧导致盐碱化,以及植被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导致的栖息地碎片化和退化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