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红喉刺莺属 > 红喉刺莺
红喉刺莺

红喉刺莺

英文名:Redthroat

学名:Pyrrholaemus brunneus

【简介】
红喉刺莺(Redthroat,Pyrrholaemus brunneus),是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的鸟类。主要生活于澳大利亚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地面地带,常见于刺灌丛和盐生灌木地带。

【外形特征】
体长约10.5至12.5厘米,体重约为12克。外貌为灰褐色长尾状,宽阔的尾羽带有白色边角。雄鸟头部和颈部呈棕灰色,前额带有深色斑点,额头上的波纹呈浅色。雄鸟的脸颊、喉咙呈奶油色,眼圈为狭窄的白色。雄鸟背部为暗灰棕色,臀部和上尾覆羽略带棕色;尾羽为深棕黑色,外侧四对尾羽尖端呈宽白色,翅膀上有浅色翼斑;腹部以浅灰色为主,前胸有一片暗淡的砖红色斑块(强光下可能难以辨认),腹部中央白色,两侧肋部淡黄色,渐变到更丰富的黄色。尾下部为深灰色,尾尖白色;虹膜为红棕色至浅棕色或黄棕色;喙为黑色或灰黑色;腿则为黑色或深灰棕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缺乏红喉斑块,喉咙呈淡色或奶油色。幼鸟同雌鸟类似,但缺乏前额标记,并且体型更棕色,尾羽尖端较小的白色,翼斑呈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在含刺灌丛和盐生灌木地的低矮灌木丛或地面上,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干旱及半干旱区。食谱包括草籽、灌木种子、蜘蛛、昆虫和软体动物。通常在地面上或低植被中觅食,并善于快速在树枝间穿梭或在地面跳跃。

【鸣叫特征】
红喉刺莺的呼叫是一种包含颤音与模仿其他鸟类叫声的复杂噪音,类似于黑耳金鹃、赤色田野莺、灰扇尾、仙鹟及荆棘莺的叫声。雄性在繁殖季节中的叫声更为复杂持续。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从6月持续到12月,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成对繁殖,雌鸟独自承担筑造屋顶或球形的巢和孵化2枚至4枚巧克力色的蛋的责任,巢建于灌木丛、草地、树干底部、倒木或凹洞中。

【外型辨识】
缺乏红喉斑的雌鸟和幼鸟较难辨识,但可通过其灰色调和尾尖白色来区分。

【物种区别】
红喉刺莺与其他刺莺不同之处主要是体型较大,尾巴较长,鸣叫声更为复杂。它们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多个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包括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昆士兰州及新南威尔士州。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红喉刺莺为低危(LC)物种,在澳大利亚部分地区面临数量下降的风险,主要受到栖息地丧失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009年国家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