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裂籽雀属 > 赤红裂籽雀
赤红裂籽雀

赤红裂籽雀

英文名:Crimson Seedcracker

学名:Pyrenestes sanguineus

【简介】
赤红裂籽雀(学名:Pyrenestes sanguineus),隶属于雀形目梅花雀科裂籽雀属,是一种独特鸟类。它们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包括冈比亚至科特迪瓦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赤红裂籽雀体型圆润,体长约为14至15厘米,体重在16.9至26.6克之间。雄性鸟的头部、颈部及胸部呈现鲜艳的红色;上背及两侧羽毛亦带有红色,在尾部,中央尾羽与外侧羽边缘呈现红色。雌性与此相比,仅头部、喉咙及臀部至尾部附近呈现红色,而羽毛更多呈现棕黄色。幼鸟全身呈淡色,且头部至喉咙部分为棕黄色,其余部分为棕红色调。

【生活习性】
赤红裂籽雀倾向于栖息在湿地环境中,活动范围包括淡水沼泽森林、潮汐溪流附近的丛生植被、稻田旁的灌木丛以及砍伐过的林地、广泛分布的森林中的湿草地上。该物种主要在地面或近地面处觅食,以莎草和稻谷种子为主食。小型群组活动时常与蓝嘴雀等物种共同觅食。

【鸣叫特征】
赤红裂籽雀的鸣叫多变,在寻觅食物时发出“tsut…tsut”的柔和空洞声,求偶时则发出悠长如“titi-tsee-chiweeta-toy-ti-tseea”等,或在‘tee-ti-ti-teee, ti, tee’的音调中随时间逐渐增强及减弱的声音。

【繁殖习性】
赤红裂籽雀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9月。它们筑巢于一些特定时期,例如冈比亚的筑巢期为6月至8月、10月及11月,而幼鸟通常会在3月和7月时孵化出。每窝产出三至四枚卵,孵化时间大约为16天。巢穴构造独特,呈球形,保证有着侧开口,并堆砌使用枯干蕨叶、树叶和芦苇,内侧衬以柔软的草穗。它们筑巢的位置通常选择在一米左右高,靠近密林下的藤蔓区域。幼鸟孵化后24天左右离开巢穴,再经过约10天便可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与黑腹裂籽雀相比,赤红裂籽雀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在于其背部和腹部为棕色而非黑色。以此来区分不同个体。

【保护状况】
赤红裂籽雀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IUCN:LC)。

【地理分布】
赤红裂籽雀主要分布于几内亚、冈比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马里、几内亚比绍、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和塞拉利昂。它们栖息于湿润疏灌丛、河流、溪流及湿地环境中。全球活动范围约为429,000平方千米。

赤红裂籽雀在冈比亚较为罕见,可能因河岸沼泽森林的丧失而受到一定影响。然而,在其他如利比里亚等地区,其种群状况似乎因适度的伐木行为以及小规模森林损失而受益。全球来看,赤红裂籽雀的保护级别目前被列为无危。

此外,赤红裂籽雀的种群数量不受河流植被密集程度、农业土地占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