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随莺属 > 随莺
随莺

随莺

英文名:Pilotbird

学名:Pycnoptilus floccosus

【简介】
**英文名:**Pilotbird
**学名:**Pycnoptilus floccosus
**分类:**随莺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中的一个单独属物种。

【外形特征】
随莺是一种小型而健壮的鸟类,体长达17至19厘米,体重约27克。它的头部较大,喙粗壮,尾巴长且丰满,常在觅食时上下摆动。整体羽毛呈现深巧克力棕色,胸部隐约带有斑驳的暗色,喉部和臀部带有红褐色调。头部至颈背为深棕色,与前额、眼圈、耳羽、颊部、下颏和喉部的淡黄红褐色形成鲜明对比。上体包括背部和尾羽为深棕色,臀部带有红褐色晕,下体则为红棕色且带清晰的棕色边缘斑驳效果,腹部为白色,有时带有微妙的暗色斑点,尾下覆羽为暗橄榄棕色。虹膜深红或鲜红色,喙为灰黑色至下颚基部的浅棕或淡粉色,足部则为深灰色至深棕色。雌雄随莺外观相似,而幼鸟的下巴和喉部为灰色,全身颜色趋于均匀的红褐色,尾下覆羽颜色更为浓郁。随着逐渐成熟,幼鸟的喙变暗,冠部为深棕,下颚由灰黑色变为淡黄色或肉色。

【鸣叫特征】
随莺具有响亮、悦耳且穿透力强的鸣叫声。其鸣叫声一般含3至5个音节,开始有轻微的吱吱声,随后是强烈而响亮的音调峰值,声音类似于‘guinea-a-week’。雌性随莺会发出相同或类似的叫声,用以在觅食时保持触达联系。雄鸟会在繁殖期间快速回应雌鸟的呼叫,并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猎物。

【生活习性】
随莺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湿润森林及灌木丛地带,以昆虫为主食,有时也会食用种子和果实。它们常出没于地面,在落叶堆中翻找食物,用强壮的脚扒开松散的残叶,寻找埋藏其中的昆虫。随莺有和华丽琴鸟一起行动的习惯,会跟随其扰动土壤,从而猎取被惊扰出的昆虫。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通常发生于每年的8月至12月期间。雌鸟在森林地面的枯枝落叶堆中筑巢,巢呈球状,入口通常偏向一侧。随莺巢材通常由树皮、蕨类植物、死叶和根须混合构成,每窝产两枚蛋,尺寸约为27×20mm,颜色在灰绿至紫棕之间。由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20至22天。育雏期间由雄鸟提供食物,育雏期约为14至17天。然而,这些巢可能也会被扇尾杜鹃寄生。

【外型辨识】
与华丽琴鸟在自然界中的互动情况已得到报道,但此类观察的机会较为罕见。尽管大部分族群守在澳大利亚境内,也有在新西兰及其附近岛屿的记录。

【保护状况】
随莺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VU)。

【地理分布】
主要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繁衍,包括新南威尔士州的Wollemi和蓝山国家公园延伸至维多利亚州的Dandenong山脉附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