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 白颊鹎
白颊鹎

白颊鹎

英文名:Himalayan Bulbul

学名:Pycnonotus leucogenys

【简介】
白颊鹎(学名:*Pycnonotus leucogeny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周边地区。拥有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和羽冠,背部棕色,腹部淡黄色,常见于森林、灌木丛、花园甚至城镇中心。

【外形特征】
白颊鹎中等体型,体长18至21厘米,翼展25.5至28厘米,平均重30克。头部、喉咙和羽冠黑色,脸颊有明显的白色斑点,背部和尾部长棕色,腹部颜色较浅。两性羽毛相似,幼鸟羽毛较淡,整体较棕。

【鸣叫特征】
白颊鹎鸣唱短促强壮,音调包含沙哑音符和清晰音符,如'chik, chek, churr-Wick',有时仅发出'churr-Wick'声。还有更复杂、更多音符、节奏更自由的版本。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森林和灌木地带,在冬季会迁移到低海拔地区。常以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会形成大群。主要食物包括浆果、果实、花蜜、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雌鸟主要负责筑巢,巢为杯状,位于树木或灌木丛较低处,通常产卵3至4枚,孵化期约为12天,幼鸟在9至11天后离巢。有时一年内可育雏多次。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鹎科鸟类相比,白颊鹎有更明显的前倾羽冠,黑色面部和喉咙,黄色尾下覆羽,与白耳鹎的区别在于更为突出的羽冠、头部图案、黄色而非橙黄色的臀部及细长的喙。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状态(LC)。

【地理分布】
白颊鹎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北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冬季则迁徙到低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