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 黄绿鹎
黄绿鹎

黄绿鹎

英文名:Flavescent Bulbul

学名:Pycnonotus flavescens

【简介】
黄绿鹎(学名:Pycnonotus flavescens),属于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这一中型鸣禽在形态上具有独特的识别特征,其自然栖息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山地环境之中。

【外形特征】
黄绿鹎体长约为19-22厘米,体重约30-40克。成鸟冠部呈暗褐色并带有白色斑点,前额有短而白的眉纹;背部、翅膀和尾部为橄榄棕色,翼羽边缘常常带有轻微的黄色;下体从淡黄色渐变为黄色,通常喉部颜色较淡。幼鸟的额头和冠部为橄榄褐色,全身颜色更为黄绿,上体均匀,翼羽有锈色边缘;喉部和胸部为棕褐色,腹部颜色更浅。

【生活习性】
这一物种偏好分布于开阔的森林边区而非密林,通常采取成双或小群体生活的方式,并经常与其他鸟类混群。它们的食物范围广泛,包括种子、浆果及其他虫类。活动区域从茂密的树层到地面都有所覆盖,偶尔会落地觅食。

【鸣叫特征】
黄绿鹎的鸣唱主要包括频发且互换的尖锐哨音、颤音和嘶哑的咕噜叫声,以及尖锐低沉的嗡嗡声。

【繁殖习性】
黄绿鹎在每年3月至7月之间进入繁殖期。通常选择森林中的低矮灌木作为产卵地点,用杂草和多种植物材料制成一个结构脆弱、呈浅杯状的巢。每窝产卵量一般为2-3枚,父母均参与孵化照顾过程。

【外型辨识】
黄绿鹎可通过体型(较小)、外观(上体较深棕色,下体偏黄,喉部更浅)、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来区别于相关的大陆东南亚物种。

【保护状况】
IUCN对其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山区,包括婆罗洲北部的基纳巴卢山至古农穆鲁和古农穆鲁特以及古农伦朱特等地。其活动区域通常位于海拔800-2100米之间,但在冬季可能降至450米,有时会上升至3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