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岛鹱
英文名:Galapagos Shearwater
学名:Puffinus subalaris
【简介】
加岛鹱(英文名:Galapagos Shearwater,学名:Puffinus subalaris)是鹱形目鹱科鹱属的鸟类。曾被视为奥氏鹱的亚种,但最新研究确认其属于一个独立的古老分支,与黑鹱为近缘种。该鸟种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种,虽然主要定居于群岛,但也常在墨西哥Oaxaca沿海被发现。
【外形特征】
加岛鹱体长约29至31厘米,翼展约63厘米,体重123至225克之间。其上体、尾下覆羽及翼下飞羽呈深褐色,下体白色,有时可见暗色颈环。雌性与雄性外观相似,且成年与幼鸟外观差别不大。相较于热带鹱,加岛鹱的颜色偏浅,尾部较短。
【鸣叫特征】
加岛鹱在繁殖期时会发出三音节嘶哑的“cah-ah-hooh”声和四音节空洞的“h’kuk-a-waoh...”声,通常在地面活动时会重复数次。而在海上,加岛鹱通常保持安静,只在争斗或喂食时发出尖叫和呱呱声。
【生活习性】
加岛鹱主要栖息于远离大陆的海洋水域,繁殖季节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岩缝或土坡上筑巢。该鸟种全年可见其向北活动,并且在巴拿马湾和Oaxaca海域被经常观察到,群体数量可多达12,000至15,000只。以鱼、鱿鱼和甲壳类为食,通过追逐潜水和俯冲捕食,偶尔会加入其他鸟类如加岛企鹅和白顶玄燕鸥的捕食群体。
【繁殖习性】
加岛鹱全年繁殖,每九个月繁殖一次,若此次繁殖成功便会在接下来的九个月内再次尝试繁殖。如若失败,大约需要五个月的间隔期,食物短缺状况下间隔时间可能会更长。巢穴通常位于岩缝或自挖的洞穴中(长60至200厘米)。每巢产一枚白色蛋,尺寸约为47.3毫米×33.3毫米,重29.2克。孵化期为44至60天,每次孵化持续2至10天,平均为3.5天。雏鸟孵化的成功率为59%,离巢的成功率为44%。性成熟时间大约在8岁,最年轻可在4岁时返回繁殖地。繁殖期鸟类年存活率可达92%至95%。
【外型辨识】
加岛鹱与奥氏鹱外观相近,但部分外观特征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其背部颜色更接近P. b. bailloni,但有更强烈的深色下翼,接近波斯鹱。头部特征与斑氏鹱相似,但也相应地具有更大比例的深色下翼,大多数情况下呈现P. l. lherminieri的深色下翼,腋下却是大部分白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加岛鹱属于“无危”(LC)物种。全球数量估计约为1万对,栖息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及其周边地区。尽管物种数量相对较多,但对其威胁的数据仍较为稀少。
【地理分布】
加岛鹱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包括Wolf、Santa Cruz、Campeon、Islote Pitt及Espanola岛附近的岛屿及小岛。非繁殖季节,加岛鹱的分布范围延伸至墨西哥与中美洲西部沿海及其外海,甚至会远至太平洋东北部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