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鹱
英文名:Manx Shearwater
学名:Puffinus puffinus
【简介】
大西洋鹱,学名为Puffinus puffinus,属于鹱科鹱属的一种中型海洋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的亚北极和温带海洋区域,以及大西洋北部的亚热带海域。近年来其繁殖范围逐渐扩展至美国马萨诸塞州,表明了其数量逐步增长的趋势。
【外形特征】
- **体型**:大西洋鹱体长38厘米,翼展76至89厘米,体重在350至575克之间。
- **羽毛颜色**:头部为黑色,向下延伸至眼部,并形成与下嘴纯白色下巴的鲜明对比;脸颊处有黑色斑点,腹部呈白色并一直延伸至臀部,呈现出清晰的背腹色差;翅膀内外均匀。
- **头部**:黑色的顶冠低于眼睛,喙长且纤细,前端略钩,鼻管低而向前。
- **体重**:成年雄鸟和雌鸟在外形测量方面略有差异,但两性羽毛几乎相同,无明显季节性变化。
【生活习性】
大西洋鹱是一种典型远洋海洋鸟类。丰富的狩猎习性使它们倾向于在开阔的海洋中长时间滑翔;其多数栖息地都位于近海海域,达到大陆架边缘。尽管如此,它们能敏捷地掠过海面,特别是在繁殖期,它们会回归至英国、爱尔兰、冰岛、法罗群岛、法国、马恩岛、海峡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等特定岛屿进行繁殖。
【鸣叫特征】
海上一般较为宁静,只有在夜间回巢时才会发出一系列嘶哑的呼噜声、吼叫和尖叫,类似于合唱般,声音在逐渐减弱中变得沙哑。
【繁殖习性】
- **巢穴**:它们通常在小型哺乳动物(如兔子)挖掘的洞穴或是自行挖洞筑巢。
- **繁殖**:每年仅产一枚卵,卵的平均尺寸为61毫米×42毫米,重约57克,其中7%为壳重。
- **寿命**:其寿命可达55岁以上。
- **饮食**:主要捕食鱼类,如鲱和凤尾鱼,以及墨鱼和小型甲壳类动物,偶尔也会捕捉水面上漂浮的废弃物。
- **迁徙**:幼鸟在离巢后几天内便能独自飞行超过2000公里,而成鸟一生可能总计飞行超过一百万公里。
- **季节性迁徙**:非繁殖期,大西洋鹱会迁徙到南大西洋的巴西和阿根廷周边海域,及南非西南部沿海区域。
【外型辨识】
相较于与奥氏鹱和其他种类的鹱,它们通过较长的喙以及飞行时翅展宽且角度较大的特点相对容易识别,而对比小鹱则通过较短的翅膀、较浅的脸部色泽、以及不同的飞行姿态判别。
【保护状况】
大西洋鹱被记录为无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评价),然而其数量正趋向于微弱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北美区域。欧洲方面,据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繁殖种群数量被估计为342,000至393,000对成鸟。
【地理分布】
大西洋鹱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的亚北极和温带海洋区域以及北部亚热带海域。近年来其繁殖范围逐渐扩展至美国马萨诸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