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鹱属 > 佛得角小鹱
佛得角小鹱

佛得角小鹱

英文名:Boyd's Shearwater

学名:Puffinus boydi

【简介】
佛得角小鹱(学名:Puffinus boydi)是鹱形目鹱科鹱属的鸟类。该物种仅在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繁殖,其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一月至六月间。

【外形特征】
佛得角小鹱体长约为28至30厘米,翼展可达60.5至65.0厘米。其体型介于小型至中型,身体瘦长,呈现暗色与白色相间的羽毛,特征包括相对较短宽的翅膀、较小的头部以及细长的喙。它还具有较长且圆润的尾部。与楔尾鹱相比体型更小,比大西洋鹱稍小一点,翅膀形状更加宽且圆。此外,该种小鹱的下尾覆羽为深色,下翼覆羽通常较少白色。面部和眼周区域多为白色,在飞行时,快速拍打翅膀。

【生活习性】
此物种繁殖期通常在冬季至春季,多在佛得角群岛的岛屿筑巢且选取地点多样化,可包括洞穴或岩隙。飞行时,这种鸟会在海面上低空飞掠,伴随着快速拍打翅膀的动作,偶尔进行滑翔。在轻风条件下,这种飞行行为表现为低空飞行,而在强风条件下,飞行动作则表现出典型的鹱科鸟类模式:较少拍打翅膀,更多的滑翔动作。

【鸣叫特征】
无具体描述

【繁殖习性】
无具体描述

【外型辨识】
佛得角小鹱容易与其他类似种区分。与北大西洋鹱最为相似,但主要以其下尾覆羽的图案、面部花纹、初级飞羽底面的斑纹、双色调的上翼、颈部后方的暗色部分的延伸程度、其飞行行为以及体型结构等多种特征予以区分。其中特别的是,北大西洋鹱的下尾覆羽几乎全白,而佛得角小鹱可能存在白色或完全黑色的下尾覆羽图案。

【物种区别】
与北大西洋鹱最为相似,但主要以其下尾覆羽的图案、面部花纹、初级飞羽底面的斑纹、双色调的上翼、颈部后方的暗色部分的延伸程度、其飞行行为以及体型结构等多种特征予以区分。其中特别的是,北大西洋鹱的下尾覆羽几乎全白,而佛得角小鹱可能存在白色或完全黑色的下尾覆羽图案。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结果(NE:未予评估),该物种的具体保护状况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地理分布】
佛得角小鹱的繁殖范围仅限于佛得角群岛,除Maio岛外还包括该群岛中的已灭绝鸟类栖息地 Sal岛。非繁殖期间,该种小鹱很少见记录于加那利群岛和非洲水域,亚马逊礁以北的美国东北部南部沿海地区同样有这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