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燕
英文名:Eurasian Crag Martin
学名:Ptyonoprogne rupestris
【简介】
岩燕,学名为Ptyonoprogne rupestris,属于雀形目燕科的一种小型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欧洲和北非的山区。在中国,岩燕常见于西部、北部、中部及西南部的高海拔山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14-15厘米,体重通常在17-33克之间。岩燕上体为灰褐色,翅膀和尾巴呈深褐色,尾羽近似方形。下体颜色由浅至深,从腹部开始颜色逐渐变为深棕色,下翼覆羽为黑色。雌雄的体色相似,但幼鸟具有淡黄色边缘,其喉咙颜色比成鸟浅,斑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
它们能发出硬而干燥的“chrrt”声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鸣叫声,尤其在追逐期间。
【生活习性】
岩燕栖息于山区的岩崖、干旱河谷以及人类居住区附近。它们主要在海拔1500-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活动,常见于湖泊、水库和江河附近的空中。岩燕主要以蚊、金龟子、蚂蚁和各种甲虫等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岩燕的繁殖期为5月至8月,它们在岩石缝隙中构筑巢穴。巢通常是由泥丸混合羽毛堆积而成,内部铺有柔软的草根和苔藓。每窝产卵2至5枚,平均3或4枚卵,孵化期一般需要13-17天。雌鸟承担卵孵化的主要任务。
【外型辨识】
岩燕有二个亚种,分别为:
1. 岩燕指名亚种(Ptyonoprogne rupestris rupestris)
2. 岩燕摩洛哥亚种(Ptyonoprogne rupestris theresae)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岩燕目前位列LC级别(无危),表明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目前不处于濒危状态。2000年被列为中国国家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在中国境内,岩燕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中部及西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