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黄痣吸蜜鸟属 > 淡黄吸蜜鸟
淡黄吸蜜鸟

淡黄吸蜜鸟

英文名:Yellow-tinted Honeyeater

学名:Ptilotula flavescens

【简介】
淡黄吸蜜鸟(英文名:Yellow-tinted Honeyeater),学名为Ptilotula flavescen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黄痣吸蜜鸟属的一种鸟类。本物种分布于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包括澳大利亚的西部、北部地区和昆士兰州。它们的主要自然生境是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和热带红树林。

【外形特征】
淡黄吸蜜鸟体型较小,长度约为13至15.5厘米,重量在9.5至16克之间,雄鸟稍大于雌鸟。上体呈淡灰棕色,额部和眼上方为橄榄黄色,头部侧面和大部分下体泛黄色。其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是黑色的新月形颈斑,较为显眼。翼折处呈现出明亮的黄色橄榄色,尾羽侧面则为黄橄榄色,尾端新鲜羽毛时白色。虹膜为深棕色到灰棕色,喙及口裂呈黑色,腿为粉色或灰粉色。幼鸟与成鸟相比更暗淡,黄色稍淡,黑色新月形斑也并不十分明显,尾尖呈橄榄色,喙部分为棕色、前端呈黑色,口裂显肿胀且为黄色。

【生活习性】
淡黄吸蜜鸟偏好栖居于热带开阔硬叶林和林地,尤其是靠近河流或湿地的植被区域,最常见于以桉树为主的河岸植被区。这种鸟类食物多样化,包括花蜜、昆虫(特别是各种蜘蛛)、种子以及蜜露,偶尔也从地面上探食落花。它们会在新几内亚倒挂采食花朵,单个或成对出现,有时会形成含有6至8只个体的小群体,与其他物种竞相追逐。

【鸣叫特征】
在澳大利亚,淡黄吸蜜鸟的叫声被描述为一系列“porra-cheu”的短音。而在新几内亚,它们的叫声更偏泡泡状的短音节串。这些鸣叫通常在飞行中,或是配偶间的同步二重唱及争斗情境下发出。联系时则会发出粗糙、下降的“tew”或“taw”声,而在报警时,它们在澳大利亚会发出微弱颤音的“weeweeweeweewee”,在新几内亚则为连续的高音“wi wi wi...”。

【繁殖习性】
淡黄吸蜜鸟在澳大利亚全年均可繁殖,主要活跃于旱季;而在新几内亚,其繁殖期集中在3月至5月和7月至12月,其中9月至11月最为集中。主要由雌鸟负责筑巢,而雄鸟帮助搜集材料,巢通常为精致的杯状结构,主要由细草、蛛网和其他植物绒毛编织而成。这一舒适的家悬挂在树冠较低的树枝上,距离地面0.9至12米之间。每窝产卵1至2枚,孵化期约为10至12天,雏鸟的哺育期则大约为14天。

【外型辨识】
曾经,淡黄吸蜜鸟曾被分类于Lichenostomus属,但分子系统学分析后发现原来分类为多系群,后正式移至Ptilotula属。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淡黄吸蜜鸟被分类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淡黄吸蜜鸟的分布包括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