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鸦科 > 须嘴鸦属 > 须嘴鸦
须嘴鸦

须嘴鸦

英文名:Piapiac

学名:Ptilostomus afer

【简介】

须嘴鸦(学名:Ptilostomus afer)是雀形目鸦科中的唯一一种。该物种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外形特征】

须嘴鸦体型小巧,体长约为35-42厘米,重约121-130克。羽毛呈均匀的黑色,具有金属蓝紫色光泽,最显著的是其细长的尾巴,由10根硬羽构成,比一般鸟类少两根。成鸟喙部粗大,鼻羽弯曲覆盖鼻孔,喙部外部颜色为黑色,近似天鹅绒的幼鸟羽毛密致,靠近鸟体。幼鸟喙尖呈现深浅不同的粉红色及黑色,虹膜为棕色。

【鸣叫特征】

群居时,须嘴鸦发出连续的“pee-ip”高音,类似于长尾丽椋鸟,但在黄昏时叫声更为喧闹;此外,它还能够发出如同金属撞击的“chirrup”声,受惊时则会发出“kwerr”声。

【生活习性】

须嘴鸦喜爱开阔的草原及有棕榈树的稀树草原、农田和乡村。常见群体靠近大型哺乳动物如牛群在此种环境下觅食。这种鸟类善于展示多种步态方式,包括行进、侧步、跳跃和空中捕获昆虫。白天时间避热,通常会退入到阴凉的树下休息。

【繁殖习性】

繁殖时节因地域雨季变化有所不同,多筑巢于棕榈树的基部,以树枝、草及棕榈纤维构建巢穴,内衬柔软。每巢可产卵3-7枚,这些卵的孵化和喂养由多达五只成鸟和三只幼鸟互相协作完成,表现出合作养育的特性。

【外型辨识】

须嘴鸦可以通过细长尾巴、黑色外表和独特的鸣叫声等特征与其他鸟类区别开来。尽管它有时会与长尾丽椋鸟混淆,但其长达10根硬羽的尾巴有助于区分。

【保护状况】

须嘴鸦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其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LC”(无危)等级。然而,考虑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持续监测和保护工作仍具必要性。

【地理分布】

该物种在西非至东非的广阔区域内分布,如毛里塔尼亚西南部、塞内加尔、冈比亚乃至向南直至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西部和乌干达。繁殖季内,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从塞内加尔至苏丹南部的区域,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等地。

【物种区别】

须嘴鸦可以通过细长尾巴、黑色外表和独特的鸣叫声等特征与其他鸟类区别开来。尽管它有时会与长尾丽椋鸟混淆,但其长达10根硬羽的尾巴有助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