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嗜蜜鸟
英文名:Grey-streaked Honeyeater
学名:Ptiloprora perstriata
【简介】
黑背嗜蜜鸟(Grey-streaked Honeyeater, 学名:Ptiloprora perstriata)是雀形目吸蜜鸟科嗜蜜鸟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区,特别是在新几内亚高地的蒙特森林和亚高山灌木丛中,生活于海拔1300到3750米的区域。
【外形特征】
此鸟类体型中等,身长约为19.5-20厘米,雄鸟体重23.5-30克,雌鸟体重21-25.5克。头部和颈部呈现黑褐色,头顶与颈后有时可见规则的淡灰色条纹,胸部与上体几乎为黑色,并带有橄榄灰色到棕色的条纹。翅膀的覆羽和外缘呈现红褐色的端点,下体黑褐色至暗红褐色,配以浅灰色或接近白色的条纹,而两胁则覆盖着强烈的红褐色。
幼鸟外表更暗,带有暗橄榄褐色,下体布满棕条纹,且缺乏明显的红褐色两胁区域。幼鸟的眼睛呈现灰色,喙部柔软且呈苍白状。
【鸣叫特征】
其叫声经常是一系列逐渐下降的、哀怨的哨音,单个声音表现为“piiiiiiuuuuu”,有时会连续发出。此外,还发出鼻音的“wek!”
【生活习性】
黑背嗜蜜鸟生活在新几内亚高地的原始森林中,包括开阔的和稠密的森林,苔藓森林、森林边缘地带,和高山草甸的矮树以及灌木丛中。觅食活动在下层灌木、接近地面,以及树冠层中进行,常在开阔的环境内活动,例如灌木丛中。它们的食物来源包括昆虫、花蜜与果实,通过树叶、树枝根部采集,偶尔捕捉飞虫。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10月初和1月晚期。巢通常由苔藓、粗草、叶子和树枝构成,内衬植物纤维、羽毛和细毛,筑成一个大的杯状巢,悬挂于树枝或是树蕨叶片上,具体悬挂高度从2.5米至5.5米。每巢产1枚卵。具体孵化及育雏期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黑背嗜蜜鸟与红背嗜蜜鸟(Rufous-backed Honeyeater)和淡红缘嗜蜜鸟(Rufous-sided Honeyeater)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黑背嗜蜜鸟体型更大,眼睛为灰色,上体无红色。此外,叫声包含一系列短促的尖锐哨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此鸟种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区区域,包括西至东南部,栖息于中高海拔的森林地带。在某些地区,其分布可能与红背嗜蜜鸟重叠,但它们通常生活在更高的海拔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