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嗜蜜鸟
英文名:Mayr's Honeyeater
学名:Ptiloprora mayri
【简介】
Mayr's Honeyeater(麦氏嗜蜜鸟)
学名:Ptiloprora mayri
分类:麦氏嗜蜜鸟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嗜蜜鸟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中北部沿海山地的中海拔森林,海拔约1200至2150米。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19.5厘米,雄性的体重介于30至37.5克,雌性较轻,体重在24至29克之间。显著特征包括:灰色体羽,稍微混有灰白色条纹;头部纯黑或深黑色,散布有朦胧的灰白色斑点,颈后方与侧面缀有淡淡的红褐色斑点;胸部和腹部下体为白灰色,胸腹部有灰黑色条纹,侧腹与胁部的红褐色点缀;幼鸟下体底色呈橄榄色或黄绿色。亚种acrophila头部颜色更深,颈后的边缘呈暗橄榄色,上体表现更明显的红褐色,以及下体较为灰色化且条纹色彩较淡。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森林、苔藓森林和次生林,习惯在较高的树层与林间活动。觅食范围广泛,包括林下层和树冠,并以吸食花蜜、果实或节肢动物为食。主要栖息地集中在山地中段区域。
【鸣叫特征】
麦氏嗜蜜鸟的鸣声是一种上升和下降的滑音,音符“piiwiiiuu!”,音调变化充分,给人一种具有节奏感的声音印象。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9月初。具体的繁殖细节尚未完全掌握。
【外型辨识】
麦氏嗜蜜鸟的独特外观结合长曲喙以及清晰可辨的鸣声,使其容易被辨识。值得注意的是,麦氏嗜蜜鸟并无与其他物种共处相同栖息地的情况。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其保护现状归为“无危”级别(IUCN:LC)。然而,在2008年至2023年期间,该物种没有任何目击记录,直至2023年新几内亚的Cyrclops山脉的科学考察,拍摄到了其有一对活体存在。在新几内亚中北部的门瓦纳山(山中最高点)的acrophila亚种栖息范围在1280至1885米的高海拔段。
【地理分布】
麦氏嗜蜜鸟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中北部沿海山地的中海拔森林,海拔约1200至2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