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果鸠
英文名:Blue-capped Fruit Dove
学名:Ptilinopus monacha
【简介】
蓝顶果鸠,学名Ptilinopus monacha,英文名为Blue-capped Fruit Dove。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
【外形特征】
蓝顶果鸠是中型鸟类,体长约16至18厘米。雄鸟头部为鲜艳的蓝色,前额突出,从眼睛前方穿越头顶有一条夺目的黄色条纹。脸颊和胸部显现蓝色斑块,喉咙则为淡黄色条纹,腹部区域和下尾覆羽也均呈淡黄色。胸部地带有深绿色调。尾部的两侧直为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而尾端则有较浅的色带。喙为绿色,腿呈红色。雌鸟的头部蓝色较为淡雅,胸部缺乏蓝色斑块。幼鸟的翅膀边缘黄色较为显眼。
【生活习性】
蓝顶果鸠生活在低地森林、红树林以及种植园中的果实充沛树木上。一般情况下,它们单独或者成小群活动。栖息在低地及低山丘地带,包括森林、红树林和种植园等多样的木本环境。其具体的飞行模式和活动范围细节不详。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比较独特,表现出柔和下降的持续‘woo-oo’声,高音拉长的咕咕声,且在整个过程中在音调和音量上递增至最高点。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供相关信息。
【外型辨识】
蓝顶果鸠主要依靠头部明显蓝色特征及雄鸟前额黄色条纹来识别。雌鸟缺乏雄鸟的蓝色斑块且头部较淡雅,幼鸟翅膀边缘黄色较为显眼。
【物种区别】
除其头顶部的明显蓝色特征外,雄鸟的黄色条纹也是重要的识别标记。与其他果鸠相比,这种鸟类的深色头部和明显的前额蓝色是主要区别。
【保护状况】
全球数量并无确切统计,但在印尼的Halmahera,估计有大约8,700只分布在Lolobata保护区中。尽管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近危(NT)级别,其主要威胁在于伐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根据IUCN标准,该物种的具体保护级别被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蓝顶果鸠主要分布在印尼摩罗泰岛至Obi(北摩鹿加群岛)和Damar(小巽他群岛东北部)。这些区域包括Halmahera和Ternate。其地理分布完全位于华莱士区,即泛指传统华莱士线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一系列印度尼西亚岛屿,如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东帝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