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果鸠属 > 费氏果鸠
费氏果鸠

费氏果鸠

英文名:Red-eared Fruit Dove

学名:Ptilinopus fischeri

【简介】
费氏果鸠(学名:Ptilinopus fischeri),是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中的一个物种。该鸟分布于印尼苏拉威西岛的山区区域,生息于海拔1000-3000米的热带湿润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费氏果鸠体型为28厘米的小型果鸠。成鸟的头部呈淡灰色,带有独特的红颜色面具,蔓延至颈背形成一条黑色带状。下体主要为浅灰色,尾下覆羽呈灰绿与奶油色斑驳状,其背部在北部和中部苏拉威西岛为绿色,在南部苏拉威西岛则为灰色。上尾绿色较深、外侧尾羽为黑绿色并带宽灰色边缘。喙带有绿色,脚则为紫色。成鸟明显区分于幼鸟,幼鸟色泽较淡,红面具颜色较浅,且没有黑色颈带。雌鸟头部的颜色和白色特征相对较少,但同样带有胸带。

【生活习性】
费氏果鸠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活动于林间下层和树冠层。以果实为食。适于近伐木区域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鸣叫特征】
鸣叫声为短暂的'whoOP'声,音量在末端略有增加。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在北苏拉威西岛为10月至11月,在中部则为2月至3月。筑巢为细枝交错的结构,通常离地面约1米处,结构相对较简易。每次通常产一枚蛋,父母共同承担筑巢与孵化幼鸟的职责。

【外型辨识】
依据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费氏果鸠被IUCN列为无危(LC)。

【物种区别】
与R. meridionalis和R. occipitalis相比,本种在翼覆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背部和臀部的颜色及飞羽边缘颜色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特征是区别种族的重要特性。费氏果鸠曾被认为与R. meridionalis同为一物种,但近年研究表明两者为独立物种。

【地理分布】
费氏果鸠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的Lompobattang山脉区域,该物种出现的地理位置在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华莱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