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果鸠属 > 白头果鸠
白头果鸠

白头果鸠

英文名:White-headed Fruit Dove

学名:Ptilinopus eugeniae

【简介】
白头果鸠(学名:Ptilinopus eugeniae,英文名:White-headed Fruit Dove)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一种特有鸟类,产于马基拉岛及周边小岛(所罗门群岛东南部),常见于马基拉岛上的低地和山丘森林,分布海拔可达700米。

【外形特征】
白头果鸠具备显著的特征,个体大小大约在18至22厘米之间。它的头部及上喉部呈亮白色,带有略显黄色的色调。背部为深橄榄绿,颈背还带有铜色光泽。肩部有明显的灰色斑块,胸部则展示出被深紫色边缘围绕的大型紫红色斑块。腹部颜色带有暗绿色,常带有一点蓝色或灰绿色的调和,臀部则为淡黄到白色。喙部基部呈暗红色,而尖端变为黄色;脚和脚踝呈现紫红色并带有蓝色,虹膜是鲜艳的橙红色,眼周的皮肤则是蓝灰色或深绿色。雌雄个体在外形上十分相似。而在幼鸟阶段,头部主要为绿色,仅额头和上喉部呈现白色,胸部的紫红色斑块缩小并集中于中央。

【生活习性】
白头果鸠栖息于低地、山丘及山顶的森林中,偶尔也会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出现。主要依赖小型果实和浆果为食,为了更方便觅食,经常出现在远离森林的单独树木上。飞行敏捷且直线,常在开阔地带被观察到,比在丛林深层更易被发现。

【鸣叫特征】
该物种最常用来吸引配偶或宣示领地的叫声是一种重复的两音节鸣叫:“hu..whoOo”,这种声音间隔时间为3至6秒。次音通常拖长约0.5秒,有时会快速连续重复此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相关知识尚不完全。观察到幼鸟最早出现在九月份。

【外型辨识】
白头果鸠的头部完全为白色,胸部紫红色斑块由深紫色边缘环绕,且下体颜色较暗。紫红胸果鸠也有相似的胸部样貌,但头部为白色,而非红色或混合色。幼体则可以通过其头部的绿色色系、胸部紫红色斑块的缩小及下体色调差异来辨认。

【保护状况】
白头果鸠的保护现状被国际鸟盟(IUCN)分类为无危(LC),意味着目前这种鸟并未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