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鵙鹛
英文名:Black-eared Shrike-babbler
学名:Pteruthius melanotis
【简介】
栗喉鵙鹛,学名Pteruthius melanotis,属于雀形目莺雀科,为鵙鹛属的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 面部与颈部:前额黄亮至头顶橄榄黄,枕灰色形成领圈,眼圈白,眼上一条灰白色眉纹,后面有一弯月形黑斑。
- 背部和翅:上体橄榄黄或淡绿黄,翅膀黑色具有的白色端斑很明显。
- 胸部与腹部:颏、喉至上胸为栗色,其余下体亮黄。
- 性别差异: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飞羽为浅褐色,大覆羽边缘粉红皮黄或赭粉红。
虹膜为亮褐色,喙黑色或铅色,足肉色或肉红。
【生活习性】
栗喉鵙鹛常栖息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或次生林中。喜高树冠层或高灌木。性态安静,行为迟缓且谨慎。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行动懒散,立姿直挺。主要以昆虫及幼虫为食,繁殖期为4-7月,一个繁殖季可产卵3-5枚。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短促而快速的鸣叫,类似于“tweeweeweeweeweeweewee”。
【外型辨识】
共有两个亚种:Pteruthius melanotis melanotis,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等地;Pteruthius melanotis tahanensis,见于马来半岛。该物种被IUCN评鉴为无危(LC)。
【物种区别】
栗喉鵙鹛与栗额鵙鹛外形相近,但后者额部为栗色且无弯月黑斑,因而较为容易区分。
【保护状况】
【地理分布】
栗喉鵲鹛分布于尼泊尔至中国西南地区,东至西马来西亚。尤其是喜好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也适应次生林、林间空地、溪流、林缘疏林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