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栗额鵙鹛
英文名:Trilling Shrike-babbler
学名:Pteruthius aenobarbus
【简介】
爪哇栗额鵙鹛(学名:Pteruthius aenobarbus),是一种小型雀形目鸟类,属莺雀科鵙鹛属。该物种主要栖息在印度阿萨姆地区、中国云南和广西、东南亚及爪哇的山区森林中。
【外形特征】
爪哇栗额鵙鹛外形色彩鲜艳,雄鸟拥有明亮的黄色腹部,以及黑色和白色的翼带,其深色的面颊和红褐色的喉咙突显其独特魅力。相比雄鸟,雌鸟的颜色较为朴素,其翼带有肉桂色和灰色的纹路,面上的前额与眉线也略带淡肉桂色。雌雄个体都具有亮银色的眼圈和穿过眼睛的暗线,这一特征有助于鉴别其身份。
【鸣叫特征】
它的歌声由响亮且重复的高音组成,鸣叫干而伴有颤鸣声。
【生活习性】
爪哇栗额鵙鹛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的中高层,常活动于密集的高大树木区域内。它们的速度适中且行动敏捷,时常加入混合鸟群中活动。
【地理分布】
该鸟类主要分布在西爪哇岛的高地,被归类为爪哇特有物种。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鸟类,爪哇栗额鵙鹛以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和鸣叫声易被识别。它们在生活环境中展现出鲜艳的色彩特色和有节奏的歌声。
【相关知识】
曾被分类为指名亚种的爪哇栗额鵙鹛,经进一步研究和确认,现已独立成为一个特定的物种。这种鸟的体重大约为11.8克,翼长约为59毫米,喙长约12.3毫米,喙宽接近4.4毫米,喙厚则为4毫米,而跗跖长则在19.6毫米左右,尾长约40.3毫米。大部分时间里它们会选择以高大密集的森林为其庇护地,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