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圆尾鹱属 > 灰翅圆尾鹱
灰翅圆尾鹱

灰翅圆尾鹱

英文名:Great-winged Petrel

学名:Pterodroma macroptera

【简介】
灰翅圆尾鹱(英文名:Great-winged Petrel,学名:Pterodroma macroptera),属于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其特征包括厚重的身躯、大头及长而尖锐的翅膀,全身呈深褐色,翼下在某些光线下会显示出轻微的色泽对比。这种鸟类主要在南冰洋的亚南极岛屿上繁殖,并广泛分布于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到西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域,是深海觅食的温带和亚热带专家。

【外形特征】
灰翅圆尾鹱成体统一呈深褐色,翼下在某些光线上可见暗色,但可能整体看来均匀一致。翼基部有较淡的灰色区域,有时会显现出银色光泽。眼睛为深棕色,喙和腿为黑色。雄性和雌性个体在外形上基本相同。幼鸟则在喙周围有较浅的灰色区域,刚出壳时较深黑色,次年更换飞行羽前保持此特点。

【鸣叫特征】
该物种通常在海上保持沉默,但会在争夺食物时发声或在繁殖地夜间发出类似白头圆尾鹱的高频率哨鸣声和尖锐重复的“ki-ki-ki-ki”叫声,伴有尖锐且粗犷的“quaw-err”。

【生活习性】
灰翅圆尾鹱栖息于亚热带及南温带的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繁殖地海拔通常不超过400米,但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达到1400米。它们主要在夜间出没觅食,偏好水温高于14°C的深海水域,主食为鱿鱼。在南非等非繁殖区域,白天也偶见觅食。

【繁殖习性】
灰翅圆尾鹱冬季繁殖,返回繁殖地的时间依据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该属动物一夫一妻制,保持长期或持续的伴侣关系。它们挖掘洞穴筑巢,洞穴长度从0.6至2.9米不等,或利用树根下的缝隙及覆有灌丛的石缝。会产一枚约6.56cm x 4.86cm,重80.8克的白色蛋。孵化期持续51至58天,育雏完全由双亲轮流照料。

【外型辨识】
灰翅圆尾鹱与灰脸圆尾鹱非常相似,但灰脸圆尾鹱在新西兰繁殖,其面部的灰色斑纹更大。与较小的Kerguelen圆尾鹱相比,灰翅圆尾鹱的翼下色斑对比度更轻。此物种的翼下淡色图案和腹部颜色不同于其他鹱属物种,且体型更加健硕。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灰翅圆尾鹱被认为种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涵盖南冰洋中的众多岛屿,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东向南大西洋的戈夫岛,南向印度洋东南部的凯尔盖朗群岛最终到西澳大利亚南部的岛礁。非繁殖季活动范围则从南大西洋扩展至南非和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的亚温带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