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脸圆尾鹱
英文名:Grey-faced Petrel
学名:Pterodroma gouldi
【简介】
灰脸圆尾鹱(学名:*Pterodroma gouldi*)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一种海洋性鸟类。它们体型较大,体长38至40厘米,体重385至680克,翼展可达97至100厘米。灰脸圆尾鹱具有深色的羽毛、长而窄的翅膀和楔形尾巴。喙粗壮有力,带有锋利的深钩状。
【外形特征】
灰脸圆尾鹱全身呈均匀的深黑棕色,只有喉咙和喙基部略呈灰色或浅黄色。眼睛和腿均为黑色。粗壮的喙长33至40毫米,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
灰脸圆尾鹱主要栖息在海洋环境中,常常在南纬25至50度之间分布,繁殖季节之外偶尔会误入南极地区。它们多在夜间进行觅食,以鱿鱼、鱼类和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另外,它们也会进行壮观的空中求偶追逐。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灰脸圆尾鹱在隆冬开始繁殖,通常3月初至下一年1月期间进行。筑巢时会在山脊、斜坡或平地上的土壤或植被中挖掘长达1.5米的洞穴,并在洞的末端放置一个整齐的巢室,以产下1枚白色卵,大小为68×48毫米。卵在8月或9月期间孵化,孵化期约55天。雏鸟孵化后,在12月左右羽翼丰满并能够离开巢穴,整个繁殖期约为5月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
【外型辨识】
与灰翅圆尾鹱相比,灰脸圆尾鹱体型稍大,喙更厚实,喉咙和前额有浅灰色区域,眼部四周的暗色部分亦不显著。
【物种区别】
原文中没有详细描述与其他物种的区别。
【保护状况】
灰脸圆尾鹱列入IUCN无危(LC)级别。主要分布于新西兰北岛的许多岛屿和海岸边,同时亦活动于澳大利亚、诺福克岛等地区。种群数量估计在200,000至300,000对繁殖对之间。
【地理分布】
灰脸圆尾鹱的关键威胁在于入侵哺乳动物的捕捉,如猫和老鼠,它们会对繁殖成功率造成影响。然而,在入侵物种影响被抑制的地区,灰脸圆尾鹱的数量已经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