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圆尾鹱属 > 白颈圆尾鹱
白颈圆尾鹱

白颈圆尾鹱

英文名:Juan Fernandez Petrel

学名:Pterodroma externa

【简介】
白颈圆尾鹱(Pterodroma externa)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一员,主要在东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活动。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为42.5-45厘米,体重310-555克,翼展95-114厘米。其外表为灰白色,具有黑色混杂的图案分明,额头为白色,并且带有黑色基部,进而形成独特的暗部斑点。背部主要为深灰色,化零为整的鳞状花纹隐约可见。翅膀的部分深色,而在下翼的沿边缘地带较为干净,呈现为白色,前部手臂中央有一道狭窄的黑色新月状斑纹,初级覆羽具有点状的黑色零星分布。腹部则为纯白色。颈部两侧的披肩领圈更是其独特的标志。

【生活习性】
主要在远离陆地的东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活动。繁殖期间,白颈圆尾鹱往往占据山坡和山脊上的蕨类森林或草地,巢穴位于距离地面600至1000米的高度。迁徙时,它们频繁穿越赤道,分布范围可扩大至北至夏威夷,在0°至20°N间的海域均可见其踪迹。

【鸣叫特征】
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白颈圆尾鹱初期在10月或11月繁殖候鸟返回后开始繁殖。产卵时间通常在12月20日至1月10日之间。鸟卵大约在19至22天孵化,平均大小约67.2mm x 48mm。幼鸟在5月底至6月初离巢。

【外型辨识】
无相关描述。

【物种区别】
白颈圆尾鹱与白领圆尾鹱外观较为类似,但缺少明显的白色项圈,其飞行中的翅膀前部和尾部较暗的部分也更为丰富多彩。

【保护状况】
生存受到大量的引入捕食者的影响。1986年的数量估计超过100万对和300万只鸟。白颈圆尾鹱面临的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栖息地损失以及人类活动等。目前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地理分布】
白颈圆尾鹱仅在Juan Fernandez群岛的Alejandro Selkirk岛(Mas Afuera)的东南亚部繁殖,即智利西部。非繁殖期间,则见于太平洋上的热带海域的主要是在夏威夷群岛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