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圆尾鹱属 > 迪氏圆尾鹱
迪氏圆尾鹱

迪氏圆尾鹱

英文名:Masatierra Petrel

学名:Pterodroma defilippiana

【简介】
迪氏圆尾鹱(Pterodroma defilippiana,英文名:Masatierra Petrel)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智利的Juan Fernández群岛(包括Masatierra)与Desventuradas群岛附近,栖息于开阔海域和岩石海岸。

【外形特征】
体长约26厘米,体重143–175克,翼展约66厘米。其外观小巧粗壮,呈现灰白相间的调和。飞羽上有明显的暗色“M”形横纹,下翼主要为白色,飞羽尖端带有暗灰色。头部包括淡灰色前额、冠白色斑点及暗灰色帽状区域,从眼睛上方过渡到深灰的头顶和颈背,而耳羽上方则呈现较浅的灰色。体背有明显的暗灰色“M”形图案,肩部与臀部交汇,并延伸至较淡灰的尾上覆羽。下体为白色,有宽幅且不完全的暗灰色颈环,自肩部延伸至侧面颈胸部,与面罩由白色楔形分隔。虹膜深棕色,喙为黑色,腿和脚的颜色为灰粉色,外趾为黑色。

【生活习性】
迪氏圆尾鹱生活在东部太平洋亚热带海域,主要在洪堡洋流区域出现。繁殖季节,它们选择岛屿上受保护的悬崖平台、裂缝及洞穴筑巢。研究显示,这些鸟类的日活动节奏较为隐蔽,因而在繁殖地周围的海域较难见到。主要食物为长度在8-10厘米的鱿鱼和小型鱼类,此外也摄取海滑翔者种类的昆虫。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尚不明确。

【繁殖习性】
虽然对迪氏圆尾鹱的具体繁殖过程了解有限,但仍知其于6月返回繁殖群基地并于7月至9月产卵。幼鸟孵化发生在10月,虽然极少情况下会在2月被观察到,但多数幼鸟通常在1月就已经离巢。单枚卵为白色,尺寸在44.3至52.3毫米与34.4至37.1毫米之间。孵化时间待验证,幼鸟有深灰色绒毛,离巢时间则尚无法确定。幼鸟通常在每天白天访问繁殖群落。

【外型辨识】
迪氏圆尾鹱与黑脚圆尾鹱和新西兰圆尾鹱相仿,主要可通过其特有的白色楔形轮廓辨别,该轮廓清晰地将面罩与颈部两侧分隔。另外,其喙稍大且尾部较长,与黑脚圆尾鹱相比,内侧次级飞羽的白色较少;相比新西兰圆尾鹱,其上体较浅且尾部羽毛较均匀。

【保护状况】
迪氏圆尾鹱目前的保护状况为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易危(VU)等级。

【地理分布】
迪氏圆尾鹱繁殖于智利中部和远西部的圣奥尔本索岛、圣费尔南多岛(Desventuradas群岛)和圣克拉拉岛(Juan费南德斯群岛)附近。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分布在南部秘鲁和智利北部、中部的海域,可能还会扩散至东波利尼西亚的皮特凯恩岛。

自1935年,Juan费南德斯群岛作为国家公园得到保护,但在引入的猫、老鼠和浣熊等捕食者的侵扰下,迪氏圆尾鹱仍然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