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啸冠鸫科 > 啸冠鸫属 > 绿啸冠鸫
绿啸冠鸫

绿啸冠鸫

英文名:Eastern Whipbird

学名:Psophodes olivaceus

【简介】
绿啸冠鸫(Psophodes olivaceus)是雀形目啸冠鸫科的鸟类,因其独特的“鞭裂”叫声而闻名。该物种被分为两个亚种,主要以橄榄绿色和黑色为主,有着醒目的白色颊斑和小黑冠。

【外形特征】
绿啸冠鸫的体长约为25至30厘米,体重在47至72克之间,雄鸟略大于雌鸟。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相似,头部、胸部呈黑色,背部为橄榄绿色。头部还有一块明显的白色颊斑,腹部颜色较淡,尾部为深橄榄绿色并带有白色尖端。眼睛为棕色,喙和脚均为黑色。幼鸟的颜色较为暗淡,缺乏成鸟的白色颊斑和深色喉部。

【生活习性】
绿啸冠鸫栖息于雨林、湿桉树林和河岸植被中,更加偏好有沟壑和低矮植被的环境。它们的栖息地海拔高度在海平面至1500米不等。绿啸冠鸫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蜥蜴、青蛙,有时也会吃一些种子、嫩芽和水果。觅食时,它们会从低植被中拾取食物,有时也会在树干和枝叶间搜寻。

【鸣叫特征】
绿啸冠鸫以其特定的“鞭裂”叫声而著称,这种叫声分为两个部分:雄鸟发出的长音和独特的“鞭裂”声,随后雌鸟回应。这种鸣叫通常出现在清晨,偶尔也会在中午和傍晚响起。

【繁殖习性】
绿啸冠鸫的繁殖季节根据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在昆士兰东北部,繁殖期在7月至11月;在新南威尔士则在7月至翌年2月;在维多利亚州为9月至10月。一般情况下,绿啸冠鸫一年会繁殖两次。它们的巢建造在地面以上0.3至3米处的密集植被中,通常由树枝、草和根茎构成,内部则覆盖柔软的材料。每窝产卵1至3枚,一般为2枚,孵化期约为16至18天。雌鸟负责孵化,雄鸟协助育雏。

【外型辨识】
绿啸冠鸫可通过其独特的叫声和明显特征来识别,如黑色的头部与胸部、橄榄绿色的背部以及白色的颊斑。不同亚种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地理位置和极轻微的颜色差异。

【保护状况】
绿啸冠鸫的保护状况被列入IUCN红色名单的无危类别(LC)。

【地理分布】
绿啸冠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北至昆士兰州中部。其中,北部亚种(lateralis)主要分布于昆士兰州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包括库克镇和汤斯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