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喇叭鸟科 > 喇叭鸟属 > 白翅喇叭声鹤
白翅喇叭声鹤

白翅喇叭声鹤

英文名:Pale-winged Trumpeter

学名:Psophia leucoptera

【简介】
白翅喇叭声鹤(英文名:Pale-winged Trumpeter,学名:Psophia leucoptera)是鹤形目喇叭鸟科喇叭鸟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西部的亚马逊雨林地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以及巴西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体型中等,体长约45至52厘米,雄性体重在1.28到1.44千克之间,雌性则在1.18到1.32千克之间。全身几乎呈黑色,翅膀部位有显著的白色斑块,外翼覆羽尖端带有紫色、绿色及青铜色的虹彩光泽。其喙和腿呈黄色或淡灰色。雄雄兼雌基本同型,幼鸟则类似成鸟,但尾毛边缘呈暗褐色。

【鸣叫特征】
白翅喇叭声鹤不时发出低沉的振动音,每次音符持续约1.5秒。此外,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会发出低沉、短促的‘呜’声,频率为每秒3至4次。有时也会发出粗糙、尖锐或嘶哑的叫声,偶尔类似于咯咯声。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在成熟的热带湿润森林中活动,分布在从低地至750米高度范围内。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具有固定的领地。在食物上,以成熟果实的果肉为主,占到饮食的90%;此外,也偶尔捕食小量节肢动物、环节动物以及小型脊椎动物如蛇等。

【繁殖习性】
白翅喇叭声鹤在9月至次年4月期间繁殖。繁殖模式为多雄制,巢址设在树干的天然洞穴中,远离地面树干11米左右,不筑筑巢。每次产卵2至4枚,大多产下3枚蛋。每一枚蛋为白色,尺寸范围在60至69毫米×47至50毫米,孵化期最短23天,最长29天。孵化后的雏鸟呈赤褐色或奶油色,喉咙和上胸部覆盖黑色尖嘴,背部有四条黑色条纹。出生后3至4天内即能跳出巢穴,随后3周内大部分依赖成鸟喂食,3个月后逐渐具备独立能力。

【外型辨识】
这种鸟相比于灰翅喇叭声鹤,它的后翼斑块为白色,而下喉部则未显现绿色光泽。另外,在外翼覆羽边缘有特殊闪亮色的光泽,形态更为独特素雅。

【保护状况】
白翅喇叭声鹤近百年间因为火器在该区域的流行导致了更多的狩猎行为,导致它们的数量有所减少,在未受干扰的雨林中它们相对更常见,但在许多其他地区却变得更加稀少。保护状况方面,白翅喇叭声鹤的生存得到官方机构的关注,被分类为IUCN的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翅喇叭声鹤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西部亚马逊雨林,包括秘鲁东部、哥伦比亚东南地区,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以及马代达河流域地带,还有玻利维亚北端和东半部等地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