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氏鹦鹉
英文名:Pesquet's Parrot
学名:Psittrichas fulgidus
【简介】
彼斯奎氏鹦鹉(学名:Psittrichas fulgidus),属于旧世界鹦鹉家族的长尾鹦鹉科,是Psittrichas属中唯一的成员。体长约46厘米,体重平均值在600至800克间。这种鹦鹉以新几内亚山脉和丘陵的雨林为栖息地,最为适合的高度在600至2000米之间。
【外形特征】
彼斯奎氏鹦鹉的羽毛颜色独特,主要为黑色,但胸部有一些灰白色的鳞片状斑纹,腹部、尾下覆羽和小部分翅膀为深红色。雄性彼斯奎氏鹦鹉面部耳部附近有一个显著的红斑点,而雌性则缺乏此特征,体型亦略小一些。这种鹦鹉区别于其他鹦鹉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头部较小,并且面部皮肤裸露且呈黑色。
【鸣叫特征】
飞行时,彼斯奎氏鹦鹉会发出类似厚重布料撕裂的声音,类似于“ssss”或“zha-zha”的声响,鸣叫声滔滔而来,声音粗哑而刺耳。
【生活习性】
彼斯奎氏鹦鹉以特定种类的无花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也会取食其他软果实、花朵及花蜜。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2月至5月间,在无花果资源丰富时它们会表现出季节性迁徙,以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和食物。它们在树洞中筑巢,雄性主要承担照顾雌鸟和雏鸟的责任。
【繁殖习性】
繁殖时,彼斯奎氏鹦鹉会选择高大的空洞树木筑巢,巢穴通常位于12米高的位置,用木片铺垫,外部由攀缘植物遮掩。这些鹦鹉每次产下2枚卵,孵化期约为27至31天。雏鸟出生时全身覆盖黄色绒毛,从产卵到离巢至少需要76天的时间。
【保护状况】
由于羽毛稀有和作宠物的市场需求价值高,彼斯奎氏鹦鹉面临过度猎杀、栖息地流失等严重威胁,加之繁殖显得较为困难,导致其在自然环境中的数量有所下降。该物种当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VU),并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为I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彼斯奎氏鹦鹉主要栖息于新几内亚岛的山地和丘陵雨林区域,偶尔会出现在低地,例如印尼的艾利安爪哇与巴布亚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