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果鹦鹉属 > 萨氏果鹦鹉

萨氏果鹦鹉

英文名:Salvadori's Fig Parrot

学名:Psittaculirostris salvadorii

【简介】
萨氏果鹦鹉,学名为**Psittaculirostris salvadorii**,是一种中型鹦鹉,属于鹦鹉目长尾鹦鹉科果鹦鹉属。这种鹦鹉以其鲜明的颜色和独特的习性而著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西北部的鸟头湾东岸至查雅普拉的Cyclops山脉一带。

【外形特征】
萨氏果鹦鹉体色鲜艳且有性别差异。雄鸟前胸部有一块橙红色的斑块,雌鸟前胸部则为较淡的淡蓝色。这些鹦鹉的背部和翅膀是深绿色,带有暗色的边缘,内覆羽边缘有橙色条纹。腹部、尾巴和翅膀的内侧覆羽为暗绿色,它们的头部和脸颊为醒目的绿色,颈部为黄色,脸颊长有金色延长的羽毛,并且腮部后缘有明显的蓝色斑点。幼鸟的羽毛颜色较为暗淡,但随着成长它们的颜色会逐渐变亮。

【生活习性】
萨氏果鹦鹉主要栖息于低地森林、山麓森林和林地。它们通常单独行动,但繁殖期间会成对出现。这种鹦鹉通常在高大的树木中活动,主要以果实,尤其是无花果为主食。此外,它们也会吃其他果实和花蜜。这种鹦鹉的叫声较高亢,有时会发出连续的“tsiik!-krrrk!”声。

【鸣叫特征】
这种鹦鹉的叫声较高亢,有时会发出连续的“tsiik!-krrrk!”声。

【繁殖习性】
萨氏果鹦鹉主要选择树洞或树干裂缝筑巢。雌鸟负责主要的筑巢工作,一窝通常产2枚卵,孵化期约为18天,育雏期约为3到4星期。

【外型辨识】
萨氏果鹦鹉与爱德华果鹦鹉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没有像爱德华果鹦鹉那样明显的眼下方红或蓝紫色条纹。

【物种区别】
萨氏果鹦鹉与爱德华果鹦鹉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没有像爱德华果鹦鹉那样明显的眼下方红或蓝紫色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萨氏果鹦鹉目前被列为无危(LC),但由于局部森林砍伐加剧,种群数量面临下降的趋势。

【地理分布】
萨氏果鹦鹉特有于新几内亚岛中北部,其具体的地理分布是从Geelvink湾东岸一带至Cyclops山脉。这种鹦鹉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尤其是森林、林地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