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鹦鹉
英文名:Long-tailed Parakeet
学名:Psittacula longicauda
【简介】
长尾鹦鹉(学名:Psittacula longicauda)是鹦鹉科鹦鹉属中的一种鸟类,共有5个亚种。雄鸟和雌鸟在外形上有显著差异:雄鸟体长42-48厘米,拥有鲜艳的羽毛和色彩;雌鸟体型类似但仍较为低调。
【外形特征】
长尾鹦鹉属小型鹦鹉,体长42-48厘米,体重168-196克。雄鸟外观包括深邃绿冠,两边脸颊为深玫瑰红颜色,耳羽至项背为玫瑰粉;下眼线黑色;上下喙分别为红色和黑红或黑棕色;眼部周围有一条鲜明的黑线,从喙基延伸通过脸颊;背部浅蓝,腹部纯绿色渐转为绿黄;翅膀上有黄绿色的内侧覆羽和主要飞羽的淡蓝灰绿色;尾羽中间为深蓝,端部颜色较淡,外侧则为绿色。雌鸟头部蓝黑替换为橙红,耳羽蓝洗,虹膜呈现出黄白色,鸟喙通体黑色。
【生活习性】
长尾鹦鹉偏好低海拔区域,通常栖息在森林、次要林区、红树林、沼泽以及沿海地区,常可见于公园和园林中的树冠。它们的生活习性灵活多变,绝大多数为留鸟,尽管在必要时会进行短途迁徙。这些鹦鹉常结成小型群体从一处移动至另一处,寻找食物,包括吃水果、种子、花朵和嫩叶。有时还可能聚集在作物地,比如油棕榈园中。
【鸣叫特征】
长尾鹦鹉的叫声在日间最为响亮,腾空飞起或栖息时声调尤其高昂,呈鼻音、尖叫和圣诞般“teekt-teek”样反复嘈杂声。
【繁殖习性】
长尾鹦鹉的繁殖期大约在十二月至来年五月,会选在树洞筑巢。每窝通常产2-3枚卵,孵化期为23天,幼鸟大约7周后羽毛长成,这样在离巢后仅需要两周就可以开始独立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繁殖季节,雌性长尾鹦鹉展现出异常强烈的占有领地习惯,甚至可能会对雄性同伴施加伤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繁殖,需要逐渐引导雌雄配对,并时刻注意雌鸟的攻击性,确保能够及时调整。
【保护状况】
长尾鹦鹉在野生环境中面临栖息地破坏和非法贸易的威胁,因此被列为近危物种。它们已经变得适应于次生林区和部分被开垦后的环境。尽管如此,诸如伐木和非法宠物贸易仍然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使得长尾鹦鹉处于濒危状态,被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社团(CITES)列在二级保护名录,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
包括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均存在长尾鹦鹉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