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灰鹦鹉
英文名:Mascarene Grey Parakeet
学名:Psittacula bensoni
【简介】
毛里求斯灰鹦鹉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鹦鹉属,曾特有于印度洋西部的马斯克林群岛中的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它已于18世纪因人为活动灭绝。
【外形特征】
毛里求斯灰鹦鹉体色以灰色为基调,具有修长的尾羽。其喙部长度约为共生的回声鹦鹉的29%更长且较为宽大。体型接近于宽喙鹦鹉和罗德里格斯鹦鹉之间,但较马斯克林鹦鹉的喙部更为宽阔,骨骼结构与亚历山大鹦鹉类似,但部分骨骼更庞大且更健壮。
【生活习性】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毛里求斯灰鹦鹉可能主要栖息于地面。它们会食用飓风棕榈和瓶状棕榈的果实。当一只灰鹦鹉被捕获时,它的呼叫会吸引整个群体前来,这使得这些鹦鹉容易成为人类的猎物。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间,这些鹦鹉因食用特定的野果而变得最为肥美。
【鸣叫特征】
毛里求斯灰鹦鹉当一只灰鹦鹉被捕获时,它的呼叫会吸引整个群体前来,这使得这些鹦鹉容易成为人类的猎物。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间,这些鹦鹉因食用特定的野果而变得最为肥美。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供具体信息。
【外型辨识】
毛里求斯灰鹦鹉由于其显著的灰色羽毛而与同科属内的绿色鹦鹉,如回声鹦鹉区别开来。其较大的体型与宽大的喙部是其显著特征。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供具体信息。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已灭绝(EX)。
【地理分布】
毛里求斯灰鹦鹉曾特有于印度洋西部的马斯克林群岛中的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它严格限制在该地区中西部、中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