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额鹦哥
英文名:Scarlet-fronted Parakeet
学名:Psittacara wagleri
【简介】
红额鹦哥(英文名:Scarlet-fronted Parakeet,学名:Psittacara wagleri),属鹦形目鹦鹉科卡拉锥尾鹦鹉属。主要分布于南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北部。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为34至40厘米,体重162到217克。主体羽毛为绿色,腹部略带黄色,前额、冠上部前端均为红色,翅膀弯曲处有红色羽毛,眼睛外围白色裸皮,虹膜灰色,喙呈角质色,脚和腿为褐色。幼鸟头部红色部分较成鸟少。
【鸣叫特征】
红额鹦哥鸣叫声音响亮,经常成群活动于云雾林边缘或热带落叶林等,飞行时鸣叫尤为明显。它们还会在树冠层觅食,食物包括果类、坚果和种子,有时也会在果园和城市公园觅食,有迁徙习性,繁殖季节则常集结大群。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委内瑞拉为4月至6月,在哥伦比亚北部则在12月至6月。红额鹦哥喜欢在悬崖裂缝集体筑巢。
【外型辨识】
红额鹦哥有4个亚种:红顶锥尾鹦鹉厄瓜多尔亚种(Aratinga wagleri frontata)、红顶锥尾鹦鹉秘鲁亚种(Aratinga wagleri minor)、红顶锥尾鹦鹉委内瑞拉亚种(Aratinga wagleri transilis)和红顶锥尾鹦鹉指名亚种(Aratinga wagleri wagleri)。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脉、圣玛尔塔内华达以及佩里哈山脉,及委内瑞拉的西部区域。
【保护状况】
红额鹦哥被广泛认定为近危物种(IUCN评级为NT),但不同机构对其亚种划分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