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鹦哥
英文名:Green Parakeet
学名:Psittacara holochlorus
【简介】
绿鹦哥(Psittacara holochlorus),又称绿鹦哥,是属于鹦形目鹦鹉科卡拉锥尾鹦鹉属的鸟类。蓝冠锥尾鹦鹉(Aratinga acuticaudata)是一种鸟纲、鹦鹉科的攀禽。
【外形特征】
绿鹦哥长约28至30.5厘米,体重约230克。体色主要为绿色,腹部颜色较淡,偏黄。脸颊和喉咙带有不同的红色斑点。翅膀下的覆羽呈黄绿色,飞行羽和尾下为橄榄黄色。虹膜呈现橙红色,环绕着浅米色裸露皮肤;喙为角质色,腿和脚为棕色。亚种P. h. brewsteri的全身颜色稍暗,头部带有蓝绿色。
蓝冠锥尾鹦鹉体长37至38厘米,体重约为165克。主要羽毛是绿色,腹部较浅,头部侧面和前部呈暗蓝色。眼睛外部有一圈白色的裸皮,胸部的羽毛可能带有蓝色或淡黄绿色。翅膀上的飞行羽是蓝色或蓝棕色,而尾巴上部是绿色,外侧红色,内侧古铜绿色。
【生活习性】
绿鹦哥属于非迁徙性鸟类,能够进行局部移动以寻找食物,主要以种子和果实为食。它们栖息在半开放景观,如落叶林、林缘和灌木丛,通常在海拔500至2000米之间。
蓝冠锥尾鹦鹉主要生活于开阔热带稀树草原或树木丰富的环境中,包括足丛、果园、农耕区等。它们会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日常主要以种子、浆果、坚果等为食,偶尔会到农田觅食。
【鸣叫特征】
绿鹦哥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嘈杂的叫声以及尖厉的叽叽喳喳声,飞行时叫声为“screek...screek”。
【繁殖习性】
绿鹦哥在1月到4月期间进入繁殖季节,会在树洞、洞穴等筑巢,每次产卵4枚,孵化期约23天。父母鸟的具体离巢时间和照顾时间尚未明确。
蓝冠锥尾鹦鹉每窝产下1至5枚卵,人工饲养下每窝产卵数量同样为1至5枚。孵化期约为24天,离巢可能需要10至12周。
【保护状况】
绿鹦哥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估计总数量约为200,000只成鸟,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在得克萨斯州,由于狩猎压力,被列为了易危物种。
蓝冠锥尾鹦鹉分布于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拉圭、乌拉圭及委内瑞拉等地,归列于《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LC)类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中。
【地理分布】
绿鹦哥自然分布在墨西哥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里奥格兰德河谷。其他地方的记录可能是逃逸或释放的笼养鸟。
蓝冠锥尾鹦鹉主要生活于南美洲,具体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拉圭、乌拉圭及委内瑞拉等地。
【外型辨识】
绿鹦哥与蓝冠锥尾鹦鹉在体型和颜色上有所不同。绿鹦哥头部带有红色斑点,而蓝冠锥尾鹦鹉的头部侧面和前部呈暗蓝色。
绿鹦哥的翅膀下的覆羽呈黄绿色,而蓝冠锥尾鹦鹉的飞行羽是蓝色或蓝棕色。
【物种区别】
绿鹦哥与蓝冠锥尾鹦鹉在地理分布、体型大小以及颜色上有所差异。其中,绿鹦哥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地区(墨西哥和美国得克萨斯州),而蓝冠锥尾鹦鹉广泛分布在南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