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山鹦哥属 > 灰顶鹦哥
灰顶鹦哥

灰顶鹦哥

英文名:Grey-hooded Parakeet

学名:Psilopsiagon aymara

【简介】
灰顶鹦哥(Psilopsiagon aymara,英文名:Grey-hooded Parakeet),是鹦形目鹦鹉科山鹦哥属的鸟类。灰顶鹦哥分布于南美洲,从玻利维亚中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的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体长约20厘米,重达45至62克。它们的头部和颈背呈现暗灰褐色,下颊、喉部、胸部及腹部为淡银灰色,两胁为黄绿色,肛周及尾下覆羽为蓝绿色,上体为绿色,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雄鸟头部和胸部颜色较为鲜明,而雌鸟头部略显淡色。幼鸟的尾巴较短。

【鸣叫特征】
灰顶鹦哥最常发出的鸣叫是一种微弱的高音颤音,由两到三个音符组成,“tee-tee-teet”声音,会不断重复,还有低沉的“chuh-chuh-chuh...”声,以及偶尔发出沙哑的声音。

【生活习性】
灰顶鹦哥主要以草籽、草本植物(如Viguera和其他菊科植物)以及灌木上的浆果为食。它们适应于历史上农田密集管理的生活环境。

【繁殖习性】
灰顶鹦哥的繁殖期通常在11月至1月之间在阿根廷。筑巢地点常见于河岸洞穴、废弃建筑甚至仙人掌。成鸟曾被记录到最多五对共用一株植物。每窝产卵4至6枚,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达12枚,孵化期约28天。雏鸟成长周期约6至7周。

【外型辨识】
灰顶鹦哥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特征与山鹦哥区分:白色喉部、灰色帽冠及较长的尾巴。

【保护状况】
目前,灰顶鹦哥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属于CITES II级保护。尽管如此,灰顶鹦哥在分布区域内相当常见,表明它们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地理分布】
灰顶鹦哥分布在南美大陆的地理区域内,涉及的国家有玻利维亚、阿根廷,是鹦鹉科的一类山地型鸟类。其拉丁名为Psilopsiagon aym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