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拟啄木鸟
英文名:White-cheek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viridis
【简介】
小绿拟啄木鸟,英文名White-cheeked Barbet,学名Psilopogon viridis,属于鴷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主要栖息在南印度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该鸟种身长大约为16.5至18.5厘米,头部呈深褐色,并在其面部有着独特醒目的白色条纹:耳羽周围有白色斑块,一条白线从眼上方横过前额直达脸颊。巢中的雏鸟则有着色彩较为低调的外观,整体上其羽毛颜色以绿色为主,鸟喙呈浅粉色。北方地区的个体体型略大于南方区域的个体。
【生活习性】
小绿拟啄木鸟更倾向在湿润落叶林和常绿林等原始或次生林区,在公园、咖啡园、果树种植区寻找栖息之地,主要在树冠层活动,时而在地面上觅食。该鸟种主要以榕树、无花果以及其他水果为主,同时也会吸食花蜜和捕食昆虫及幼虫。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会发出连续的“kutrook-kutrook-kutrook”声响,尤其是在正午时分,并且在炎热的下午会发出单音节的“wut”的叫声。
【繁殖习性】
小绿拟啄木鸟的繁殖期定于每年12月到7月期间。雄鸟负责挖掘与其雌性伴侣共同构建巢穴,该洞穴深约为32.2厘米,通常直接建造在枯枝或树洞中。每次产卵数量在2至4枚之间,平均为3枚,鸟卵为纯白色。孵化期大约为14至15天。雌鸟雄鸟共同喂养雏鸟,初期主要喂养昆虫约5日后,它们开始喂食水果。雏鸟在约36至38天后回归野外生活。
【外型辨识】
小绿拟啄木鸟和棕头绿拟啄木鸟可能在干燥森林中共存,体型识别差异在于小绿拟啄木鸟体型较小且有明显独特的白色颊斑。
【保护状况】
该物种的现状分类为IUCN指南中的无危级别(LC)。
【地理分布】
小绿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南印度的森林地带,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托兰马尔保护区到泰米尔纳德邦西部,涉及帕尔尼山、尼尔吉里山、班加罗尔地区等地。这种鸟类也是在拉吉夫甘地国家公园、巴拉姆比克拉姆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普尔纳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的常见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