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拟啄木鸟科 > 火簇拟䴕属 > 大拟啄木鸟
大拟啄木鸟

大拟啄木鸟

英文名:Great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virens

【简介】
大拟啄木鸟(学名:Psilopogon virens),又名大拟䴕,属须䴕科拟啄木鸟属。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的海拔3,000米以下森林栖息。

【外形特征】
体长在30至34厘米左右,重150至230克。头部和颈部呈现蓝色或蓝绿色,胸部颜色暗,下胸及腹部色彩从淡黄色到黄绿色不等,并有明显的绿色纵纹。尾下覆羽为红色。背部和肩部为暗绿褐色,而尾羽颜色鲜明,深绿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中山常绿阔叶林。繁殖期内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食物主要包括各种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还可能食用昆虫。

【鸣叫特征】
发出的声音独特且响亮,类似鹦鹉般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发生在4月至9月,营巢通常位于树干上的天然或人工挖掘的洞穴中。每窝产卵2至5个,一般为3至4个。雌雄鸟共同孵卵13至15日后,雏鸟出生并在38天左右独立。

【外型辨识】
大而粗厚的黄色或象牙色嘴为其显著特征。不同亚种的色彩可能存在微妙差异。

【物种区别】
大拟啄木鸟有着多种亚种,包括指名亚种、西藏亚种及滇南和滇西亚种等。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境域,从喜马拉雅山地区到中南半岛,从中国东南部到东南亚等地均可见到该物种的身影。

【保护状况】
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评估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在中国被列为有保护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在多个保护区如印度的Namdapha国家公园、河北北戴河、中国的香港沙头角及泰国的多个国家公园等地可见。

【地理分布】
大拟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地区,从喜马拉雅山到中南半岛均有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等省份亦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