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氏拟啄木鸟
英文名:Moustach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incognitus
【简介】
休氏拟啄木鸟(学名:Psilopogon incognitus),又名休氏拟䴕,是一种属于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的中型鸟类。该物种由英国鸟类学家艾伦·奥克塔维恩·休谟于1874年描述并发表。
【外形特征】
休氏拟啄木鸟体长约22至23厘米,体型丰满,颈短,头大,尾短。它们的头部特征显著,包括绿色的冠部以及额部带有微小红色斑点。颈部背面则有红色斑块。面部颜色鲜明,脸颊和喉咙为蓝色,喉部被黑色线条分割。雌性和雄性体态相似,而幼鸟的色彩相对较暗淡,尤其在鲜艳部位有所减弱,胸侧斑点也较小或缺失。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独特,通常从单一的“tuk”音开始,逐渐发展成双音或三音的“tuk-uk”或“tuk-a-tuk”,有时以一个三音节的颤音结束。鸣叫通常持续约10至12秒,每秒一个音节。在互动或对唱场景下,它们的鸣唱可能更长,且节奏更快。
【生活习性】
休氏拟啄木鸟栖息于海拔600至700米的常绿阔叶林。其食物来源包括各种无花果和其他树种的果实,以及昆虫,特别是在繁殖期间会食用天牛甲虫和竹节虫等昆虫。昆虫食物一般会被敲碎后喂给幼鸟。
【繁殖习性】
这些鸟类在树洞中筑巢繁殖。
【外型辨识】
休氏拟啄木鸟与蓝喉拟啄木鸟相比,尤以面部颜色较淡为显著特征;其喉部被黑色亚口线分割。亚种eurous则拥有更大的红色后冠和颈背斑,喉部颜色更浅,呈绿蓝色。亚种elbeli的颈背斑与指名亚种相似,但喉部更多的呈现出绿色光泽。
【物种区别】
休氏拟啄木鸟与蓝喉拟啄木鸟相比,尤以面部颜色较淡为显著特征;其喉部被黑色亚口线分割。亚种eurous则拥有更大的红色后冠和颈背斑,喉部颜色更浅,呈绿蓝色。亚种elbeli的颈背斑与指名亚种相似,但喉部更多的呈现出绿色光泽。
【地理分布】
休氏拟啄木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山地与低地常绿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