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纹拟啄木鸟
英文名:Green-ear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faiostrictus
【简介】
黄纹拟啄木鸟(英文名:Green-eared Barbet,学名:Psilopogon faiostrictus),隶属于鸟类中的鴷形目、擬啄木鸟科和火簇擬鴷属。其显著特征包括头部带有白色条纹和绿色耳羽,腹部黄绿色条纹,体型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
黄纹拟啄木鸟体长约为24.5至27厘米,头顶与枕部为褐色,带有粗大的白色条纹,耳羽区呈绿色。雄鸟及雌鸟的外观相似,但雄鸟的胸部可能带有红色斑点。腹部黄色并有绿色条纹,全身羽毛以绿色为主。其喙大部分为暗色,眼圈深色,没有黄色裸露部位,与斑头绿拟啄木鸟相比,体型较小,且具有独特的绿色耳羽,喙色较深。
【生活习性】
该鸟栖息于常绿和混交林或低海拔的落叶林中,海拔可达900米,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其食性以果实为主,如无花果、Trema及Eugenia等品种的果实和浆果。此外,也有可能捕食昆虫,但具体习性尚不完全清楚。
【鸣叫特征】
黄纹拟啄木鸟的鸣叫特征为一系列连续快速或缓慢的复合音符,如“twa-ta-ta-tat”,有颤音呼叫。在繁殖季节,该鸟通常会挖掘枯枝或枯立木上的巢穴,通常产下两枚卵。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黄纹拟啄木鸟通常会挖掘枯枝或枯立木上的巢穴,通常产下两枚卵。
【外型辨识】
根据IUCN评估,黄纹拟啄木鸟被列为无危级别(LC),但由于栖息地的缩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鉴于其主要生活在难以观察到的常绿森林树冠层,该鸟类的定位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进行持续监测及对其习性、生态和繁殖行为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该物种。
【物种区别】
与斑头绿拟啄木鸟(Pgymiae)相比,黄纹拟啄木鸟体型较小,耳羽为绿色,背部全为绿色。而斑头绿拟啄木鸟体型较大,腰胸部为橙绿色,颊和耳覆羽为红黄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黄纹拟啄木鸟被列为无危级别(LC),但由于栖息地的缩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鉴于其主要生活在难以观察到的常绿森林树冠层,该鸟类的定位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进行持续监测及对其习性、生态和繁殖行为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该物种。
【地理分布】
黄纹拟啄木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低地森林,包括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尽管在某些地区较少见。它们可见于多个保护区,例如中国弄岗国家级保护区、泰国Kaeng Krachan和Khao Yai国家公园及越南Nam Bai Cat Tien国家公园等。需特别关注其分布范围及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