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拟啄木鸟
英文名:Blue-ear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cyanotis
【简介】
蓝耳拟啄木鸟(学名:Psilopogon cyanotis),又称蓝耳拟啄木鸟或蓝喉拟啄木鸟,是一种属于须鴷科、拟啄木鸟属的小型鸟类。它的体长大约在16至17厘米之间,以绿色羽毛为主色,脸部具有独特的蓝色耳罩,脖子下方有一条黑色带状图案。雄鸟的黑色前额也是其显著特征,而雌鸟的头部特征则较为暗淡,更有橙色调。
【外形特征】
蓝耳拟啄木鸟的整体外形显得圆润,头部较大,尾部较短。它拥有圆润的颈部,羽毛呈现暗草绿色,其中脸部特点明显:从蓝色耳罩到眼下面的红色斑点,以及喉咙处的蓝色羽毛和黑色带状标记。其喙呈深色,而嘴基部则带有白色的毛羽。
【鸣叫特征】
这种鸟的领地叫声为反复不断的响亮声,有时也会模仿出类似警笛的鸣叫声。
【生活习性】
蓝耳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的低地和山脚地带的森林中,有时也会游荡到果园或一片残留的大树丛中。它们活跃在树冠较高处,觅食包括果实、种子和一些昆虫等。
【繁殖习性】
蓝耳拟啄木鸟的繁殖季节大约在4-6月,它们通常会选择在常绿阔叶林中高大的树木里挖掘巢穴进行繁殖,产卵数量一般为2-4枚。雌雄鸟共同参与筑巢及孵化过程。
【外型辨识】
与同属其他种类区别显著的是,蓝耳拟啄木鸟头部有独特的蓝色耳罩和黑色前额特性,这与其近缘种相比,很容易被区分。
【保护状况】
蓝耳拟啄木鸟属于IUCN评定的无危(LC)级别。然而,其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并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或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地理分布】
蓝耳拟啄木鸟广泛分布在尼泊尔东部至泰国和中南半岛,更进一步地见于印度的东北部和缅甸南部以及其他中南半岛地区。中国范围内,主要在云南西南部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