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拟啄木鸟科 > 火簇拟䴕属 > 金须拟啄木鸟
金须拟啄木鸟

金须拟啄木鸟

英文名:Golden-whisker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chrysopogon

【简介】
金须拟啄木鸟(学名:Psilopogon chrysopogon),是一种属于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啄木鸟属的鸟类。它以其脸部两侧亮黄色的颊须和头部独具特色的红蓝交织色彩而著称,广泛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低地和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金须拟啄木鸟体型较大,体长约为30厘米,体重在110至215克之间。它拥有绿色调的羽毛,色调丰富。雄鸟的前额红色,前冠黄色,后冠红色,眼纹呈棕色,周围点缀黄色,颈部为灰白色并带有蓝色边缘。雌鸟的外观与雄鸟相似,但喙部颜色相对较淡。幼鸟的色彩较暗淡,红色部位不明显,喙部呈角质色,眼周皮肤呈奶油色或黄褐色。不同亚种间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异,主要在颊部颜色和头部羽毛的红色程度上有所区别。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阔叶林及山地森林,常见于海拔250米以上的山脚地区,特别是在750至1000米的高度,最高可达到约1500米。它们主要在树冠层活动,以果实和其他小型果实为主要食物,如无花果和浆果,同时也捕食昆虫,经常在枯木上啄食,推测是在寻找蚂蚁或白蚁巢穴中的食物。

【鸣叫特征】
金须拟啄木鸟的鸣叫声音有力且响亮,表现为一系列快速的“too-tuk”双音节,每分钟可达到70至150次,持续时间不等,从短到长达几分钟。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另一种长长的颤音鸣叫,持续约20秒,伴随着逐次减慢的速度,有时会过渡到“too-tuk”的演奏,音节和颤音相似,只是播放速度较慢。

【繁殖习性】
金须拟啄木鸟的繁殖季节从2月持续到8月,每窝通常产2枚蛋。

【外型辨识】
金须拟啄木鸟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是其黄色颊须和多彩的头部颜色组合,这二者为其独特身份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该物种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状态)。

【地理分布】
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低地和山地森林中,偶尔会出现在次生林和可可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