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拟啄木鸟科 > 火簇拟䴕属 > 黄耳拟啄木鸟
黄耳拟啄木鸟

黄耳拟啄木鸟

英文名:Yellow-eared Barbet

学名:Psilopogon australis

【简介】
黄耳拟啄木鸟(学名:Psilopogon australis)是爪哇和巴厘岛特有的鸟类,属于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其显著特征为天蓝色头部斑块及眼睛下方的黄色斑点。

【外形特征】
黄耳拟啄木鸟体型较小,体长约16-17厘米,体重26-39克之间。全身呈绿叶色,头部颜色为天蓝色,并带有黑色喉带。脖子上有一圈黄色羽毛,面部四周环绕着黑色的眼纹和髭纹。成鸟的头部完全呈天蓝色,喉咙也是天蓝色,胸部呈现出黄色斑带。幼鸟则颜色偏暗淡,头部主要为绿色,缺乏鲜艳色彩。嘴和眼周皮肤的颜色也较淡。

【生活习性】
黄耳拟啄木鸟栖息在低地至山脚的森林区域,甚至偶尔出现在再生林、竹林、落叶林以及果园、花园中。它们偏好常绿森林,但也能适应再生林或斑驳森林环境。该鸟类通常具有领地性,在非繁殖季节会迁移到有果实来源的地方。

【鸣叫特征】
黄耳拟啄木鸟的鸣叫声多样且独特,包含类似昆虫的四音节歌曲,并带有鸽子般声音的尾音:“ooooooo”。此外,它们还有单音节快速歌唱,每分钟可发出180个音符。在遭遇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不规则的“teeow”音符串以及类似乞食的嘁嘁喳喳声和快速颤音。

【繁殖习性】
黄耳拟啄木鸟的繁殖季节通常从二月开始,持续到十月,但具体习性尚不清楚。在爪哇岛,其繁殖活动集中在这一时期内进行。

【外型辨识】
该鸟与蓝顶拟啄木鸟较难区分,主要通过以下特征来辨别:全蓝的头冠(蓝顶拟啄木鸟前额和前头冠部分为橙色)、蓝喉以及黑色喉带及眼下的黄色标记。

【物种区别】
黄耳拟啄木鸟与蓝顶拟啄木鸟难以区分,但可通过以下几个特征加以鉴别:全蓝色的头冠、蓝喉、黑色喉带以及眼下的黄色标记。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黄耳拟啄木鸟属于无危(LC),因为该物种在分布区内常见且适应性较强。

【地理分布】
黄耳拟啄木鸟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和巴厘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