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岛鹦嘴雀
英文名:Maui Parrotbill
学名:Pseudonestor xanthophrys
【简介】
毛岛鹦嘴雀的英文名为Maui Parrotbill,学名Pseudonestor xanthophrys,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主要栖息于毛伊岛东部海拔1200至2150米的湿润森林。截至2016年,估计数量在250至540只,但最近评估显示不足150只。
【外形特征】
毛岛鹦嘴雀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20至25克。雄鸟体型较大,胸部、脸颊和腹部具有明亮的黄色,翅膀、头部和背部呈现橄榄绿色,明显的黄色眉纹更显其特征。喙部弯曲,上喙暗灰色,下喙象牙白且扁平似凿。雌鸟色彩较淡,腹部呈淡黄色,喙部较小。雏鸟背部灰绿色,腹部浅灰色。
【鸣叫特征】
毛岛鹦嘴雀的鸣声由一系列‘cheer’音构成,节奏缓慢,音质丰富,与‘ākepa的叫声有明显区别。此外,还有一种短促的‘cheer-wee’叫声。
【生活习性】
这类鸟类主要出没于未受干扰的湿润森林,主要以昆虫为食,其强壮的喙部可以有效地剥开树皮和木材以寻找藏匿的昆虫。通常,它们以成对的方式活动,并且会保护大约2.3公顷的领地。
【繁殖习性】
毛岛鹦嘴雀实行一夫一妻制。它们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11月至6月期间。雌鸟会使用乌斯奈地衣(Usnea)苔藓和朴木(pūkiawe)枝构建杯状巢,巢通常位于树梢,离地面约12米。每季一般只养育一只幼鸟。雌鸟孵化大约需16天,幼鸟从巢中出壳后,将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觅食技能,依赖期可以持续五至八个月之久。
【外型辨识】
毛岛鹦嘴雀与夏威夷绿雀和茂岛短镰嘴雀较为相似,但体型上夏威夷绿雀更小,喙部更加细长,更常吸食花蜜。茂岛短镰嘴雀在大小、形状和行为上与毛岛鹦嘴雀非常接近,但上喙更细长,并且更为罕见。
【保护状况】
毛岛鹦嘴雀现今属于IUCN极危物种(CR)。
【地理分布】
毛岛鹦嘴雀主要存在于毛伊岛东部的特定区域,包括Pu‘u ‘Alaea、Kuhiwa Valley、Lake Waianapanapa和上Kīpahulu Valley之间的湿润森林地段,总面积不足202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