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霸鹟科 > 多拉霸鹟属 > 拟莺多拉霸鹟
拟莺多拉霸鹟

拟莺多拉霸鹟

英文名:Warbling Doradito

学名:Pseudocolopteryx flaviventris

【简介】
拟莺多拉霸鹟(学名:Pseudocolopteryx flaviventris),是雀形目霸鹟科多拉霸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这种鸟主要居住在南美洲的高草沼泽地带,尤其是莎草丛生的湿地中。

【外形特征】
拟莺多拉霸鹟体长约11-11.7厘米,体重在7-8克之间。上体呈现橄榄褐色,背部颜色偏暗淡;下体则是鲜亮的黄色,特别是喉部特别突出。成鸟的头顶上还有一块明显的锈红色斑块,而翅膀的外缘则呈黄色。整体来看,这种鸟的翅羽颜色与背部分相似,但带有黄色边。此外,喙细长且呈黑色;虹膜为中棕色,而脚部是深灰色。幼鸟的颜色相对暗淡,下体颜色偏黄白,喉部有轻微灰色,腹部则呈现乳黄色。

【生活习性】
拟莺多拉霸鹟栖息于富有莎草和芦苇的淡水沼泽地带。在巴西南部常见于由莎草主导的高草和芦苇地带,它们也会出现在阿根廷中东部和乌拉圭。夏季繁殖结束后,该种鸟会向北迁徙;但有些种群在巴西南部仍可能全年留驻,有繁殖记录。

【鸣叫特征】
拟莺多拉霸鹟的鸣叫声尤为独特,通常包括一系列柔和且略带断续的高音,大致可模拟为“chek, chek, chek, chek-chick-chick-chiquetik”。觅食时,该种鸟发出的叫声类似于“tek”。

【繁殖习性】
繁殖季通常从9月持续到次年的1月初。它们筑巢用细草或芦苇纤维构建松散的杯状巢并固定于直立的沼泽植物上。每窝产卵2-4枚,卵为奶油黄色,尺寸约为16-17.5毫米长乘13-13毫米宽,孵化周期约为17天,幼鸟离巢期大约13天。巢的存活率分别为离巢期的30天,孵化期大约20%,离巢期后大约60%,失败原因通常是天敌捕食。

【外型辨识】
与南美多拉霸鹟相比,拟莺多拉霸鹟背部更加偏橄榄色,而非褐色。此外,它们的叫声特征也明显区别于其他多拉霸鹟,更加易于辨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拟莺多拉霸鹟被列为无危(LC)。尽管有些地区数量稀少,但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仍能偶尔观察到它们的身影。

【地理分布】
拟莺多拉霸鹟的核心繁殖区覆盖阿根廷中东部、乌拉圭、巴西南部,以及非繁殖期分布范围北至巴拉圭。在巴西南部,它们主要活跃于5月至9月间,而在里奥格兰德杜苏尔州则被认为是常住种群。